鋼結構行業市場分析
鋼結構完成產能5萬噸上骨干企業數量總數2015年超過50家。
2015年,前5家企業完成產能298萬噸,占全年建筑鋼結構用鋼量的5.9%左右,整個行業的集中度仍然不高。
鋼結構行業科技創新
2015年,鋼結構行業科技投入、科技研發、科技創新等方面,有了新的發展。獲得的省部級以上的科技獎項、專利、工法有3501項。十二五期間會員企業完成的國家和行業標準101項。我國鋼結構建筑市場和國外的差別,十二五期間鋼結構建筑用鋼量3000萬噸~5000萬噸左右,約占鋼產量的4%~6%,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結構建筑比例明顯偏低,還有很大發展潛力。產能低/標準化低,國內鋼結構工廠單位的產能1~1.2噸/平方米/年,歐美鋼結構工廠單位的產能是我們的3倍以上可以達到3噸/平方米/年,臺灣大約是2.5噸/平方米/年。這個差距不是我們廠家的設備落后,主要是構件的標準化程度不高,型材使用不多,國內的鋼構件需要用鋼板,經切割、組配、焊接成型,造成加工效率低下,而國外直接采用型材。這個問題也是制約鋼結構建筑工業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鋼結構住宅產業化
從目前建成的鋼結構住宅項目看,鋼結構結構體系成熟、圍護材料逐步改善、裝配工藝不斷優化,住宅整體性能大幅提升,工程造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條件。表現為:結構體系日趨成熟,鋼結構住宅已涵蓋低層、多層,小高層和高層鋼結構住宅建筑。主要結構體系有冷彎薄壁輕鋼框架、全鋼框架和鋼框架鋼支撐、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鋼框架-鋼板剪力墻等體系。與之配套的鋼筋桁架樓承板、水泥加肋(筋)疊合板、組合外墻板、龍骨輕質復合墻面板等圍護板材部品日趨成熟。
鋼結構行業的發展機遇
加快走出去步伐,一帶一路與國際化,“一帶一路”涉及65個國家44億人口的經濟合作發展。揭示了我國經濟新增長和復興的歷史轉折點已經來臨。“一帶一路”大戰略推進的關鍵在于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國內城市和沿線國家。其巨大的潛在市場,吸引了鋼結構企業紛紛出走。以中建鋼構、杭蕭鋼構、東南網架、精工鋼構、多維聯合集團等為首的企業在國外簽下高達數十億元的訂單。
十二五,鋼構行業的企業在技術、人才、布局等方面就著手準備走出去:開展國外認證、許可等相關工作,不少鋼結構一級資質的企業已經獲得了歐美、日本、東南亞市場準入認證。在布局上,紛紛設立設立海外事業部或國外分支機構。在人才方面,除自身自備外,也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在“一帶一路”大戰略提出之后,鋼結構行業海外市場有了爆發性的增漲。
在2014年,在“一帶一路”沿線成功接單的例子很多,如東南網架簽約了委內瑞拉超過10億元的大合同,北京多維聯合集團和委內瑞拉政府簽訂近10億元的新型板材項;精工鋼構集團海外斬獲30余項鋼結構工程,在海外建立了8個分公司。2015年鋼結構行業最大的海外合同訂單超過30億元人民幣,有的企業海外業務承接量超過了國內部分,海外市場將成為企業發展新的強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