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無法取得規范發票的其他情況。建筑業的特點是建安項目與機構所在地分離,項目核算采取報賬制。項目會計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財務要求并不嚴格,有些成本項目未取得正規發票或遲遲無法取得正規發票。實際工作中,大型工程項目往往存在結算延遲現象,存在項目已經投入使用,竣工結算還未完成的情況,發票也無法取得。在抵扣時間有嚴格要求的增值稅模式下,這種粗放的管理方式也會使得企業失去抵扣資格。
李珺告訴記者,由于建筑業市場高度開放,進入門檻較低,低價中標等惡性競爭現象普遍,行業平均毛利率不足5%。若建安企業無法取得規范的可抵扣發票,導致稅負增加,微利的建筑業將雪上加霜。從長遠看,建筑業營改增會引發行業洗牌:工程成本增加導致管理混亂,依靠不開發票偷逃稅收降低成本的低價惡性競爭企業將逐漸被淘汰;而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規范財務核算,健全內控制度的企業將會更好的生存下來。隨著增值稅抵扣鏈條的逐步完善,建筑業增值稅稅負也將會趨于平穩,整個行業將會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5個著力點:備戰營改增策略
進項稅額抵扣是關鍵
重新梳理選擇供應商
加強財務管理和內控建設
關注視同銷售和混合銷售
重視掛靠經營的涉稅風險
面對稅制轉換,企業該如何應對?這是目前建筑企業最想知道的答案。
第二批全國稅務領軍人才、上海市稅務局貨勞處的李慧嵩說,建筑業納入增值稅范疇,對行業影響巨大。建筑企業,尤其是一般納稅人的稅收政策、征管模式、會計核算、購銷策略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建議企業在改造財務管理、登記一般納稅人資格、購置稅控設備、申領增值稅發票的同時,在進項稅額抵扣等五個方面做好準備。
第一,詳細分析企業支出中的可抵扣項目,盡量做到應抵盡抵。建筑企業應做好對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盡量選擇正規的、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并在合同條款中明確定價方式(是否含稅)、發票開具方式等必要信息。其中,建筑材料方面,建議盡量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提供,可取得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施工現場使用的水、電、氣等動力屬于可抵扣進項范圍,但動力公司一般只向總表的登記方開票,實際操作中,建筑企業往往難以取得抵扣發票,建議在合同中與總表的登記方確認動力的轉售事項;住宿服務可取得6%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但要注意屬于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部分不得抵扣。
第二,注意清包工或為甲供工程提供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簡易計稅方法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從企業稅收利益出發,不一定優于11%稅率的一般計稅方法。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選擇適用,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
第三,注意老項目可適用簡易計稅方法過渡。如果老項目的支出大多已經完成,建議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如果老項目的支出大多尚未完成,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核算后作出選擇。
第四,注意納稅地點的變化及預繳事項,按規定辦法操作。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固定業戶)的納稅地點由勞務發生地變為機構所在地。跨縣(市、區)提供建筑服務的企業,一方面應按規定計算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應納稅額、按簡易征收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等,按期向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扣除在建筑服務發生地預繳的稅款后繳納增值稅;另一方面應嚴格按照36號文規定的預征方法和預征率,在建筑服務發生地預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