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中國十大劇院”首站授牌儀式將在甘肅大劇院開業兩周年之際隆重舉行。甘肅大劇院與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廣州大劇院等國內一線城市的劇院同步登上“中國十大劇院”獎臺,這是以甘肅大劇院為代表的甘肅文化基礎設施工程首次獲得的集項目建設與運營為一體的國家級殊榮。
“甘肅大劇院是集演藝兼會議功能合二為一的藝術建筑,也是黃河流域的第一個地標性文化建筑。創造了近30年我國劇院建設管理的五個領先:劇院和會議中心兼容并蓄、和諧統一的文化建筑;投資最省的省級劇院;建設時間最短的劇院(有效工期25個月);投資性價比最高的劇院;建造經驗被國家在全國推廣的劇院。”憑借著專家評審團給出的這一評價,甘肅文化的名片——甘肅大劇院從此躋身全國十強!
更令業界欣喜的是,甘肅大劇院的獲獎有了其與生俱來的前瞻意義:它的建成契合了當前節約型社會建設的大局和劇院建設的集約化發展趨勢,開啟了文化建筑集約型發展之路。
甘肅大劇院前廳
隴原文化的完美表達
一個地方的文化是一個地方的根,一個城市的文化是這個城市的靈魂。
甘肅位于黃河的中上游,蘭州又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水”成了貫穿甘肅大劇院的重要文化元素。
走近甘肅大劇院,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博大與厚重的黃河文化,盡顯了“甘肅電投人”的孜孜追求,以及隴原兒女心中固守的那份執著與期待。甘肅大劇院從整體、結構、層次等物質和精神層面上來看,處處都滲透著黃河文化中的水文化,把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借助“流淌”的“水”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大劇院巧妙運用與水文化唇齒相依的彩陶文化以及敦煌文化這些經典獨特的甘肅歷史文化元素,使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在莊重中平添一種輕靈雋永,典雅輝煌。
東立面39級超大尺度的踏步,從下而上緩升著的坡道,點綴著深淺色塊和燈光閃爍,讓人們由此徐徐步入藝術殿堂。整個東立面將大面積玻璃幕墻進行陽角轉弧和折斜處理,與橫向排列的裝飾線條自然天成,不僅具有晶瑩剔透的雕塑感,而且營造出了藝術的節奏韻律。
南立面為會議中心入口,由30厘米寬的條型石材大面積、線型組合的斜面體塊組成,不僅表達了流動的水和音樂的韻律,而且使整個南立面簡約、莊重而大氣,很好地表達出了會議主題的嚴肅性,形成了建筑立面有機統一的節奏關系。
北立面由西向東排列的78根方型鋼管隨底部黃河波濤造型的圓形鋼管疏密相間、隨波起伏,似琴弦又似跳動的音符;西立面方型鋼管折線組合,南北兩側下垂、中部靠南向上娓娓隆起的大雁騰飛造型,似彩陶文化中的水型圖案又似舞動的旋律。
甘肅大劇院的室內裝飾設計,無處不在地滲透著黃河文化中的水文化。精益求精的“甘肅電投人”把水元素加工抽象成為“水波紋”,并巧妙地運用在劇場的造型、穹頂、臺口、腰線、玻璃護欄、走廊石材、門把手等方方面面,既使劇院內部的裝飾設計顯得靈動輕盈,又很好地展現和反映了水文化的流淌韻律。
可以說,甘肅大劇院的外觀形象雖然沒有像貝殼、石頭、月亮、古琴等這些造型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大劇院外形特征,但它是一座具有全新概念和強烈時代感的集藝術與會議于一體的多功能建筑,以其獨特而濃郁的黃河文化特征提升了蘭州的城市品位,不僅是甘肅高雅藝術的“棲息地”,更成為了蘭州水岸城市獨特魅力的風景線和靚麗的文化地標新名片。
投資性價比的最佳典范
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現場
劇院與會議、完美與節約是劇院建設中的矛盾體,而“甘肅電投人”在解決矛盾體中創造了典范。
甘肅大劇院在投資比同類大劇院節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實現了功能的完整性和技術的先進性,同時也滿足了歌劇、舞劇、話劇、曲藝等演出形式及各類大中型政務商務和國際性會議的多功能要求。所有設備按照“舞臺工藝設計一次到位,達到國內外同類大劇院先進水平;關鍵設備全部采用國際一線品牌,與國內外最好的大劇院保持同等水平;其他設備采用合資知名品牌或國產知名品牌,技術和品質完全滿足設計要求”的原則,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選型配置。
甘肅大劇院舞臺為經典的品字形舞臺設計,主舞臺、側臺及后舞臺等升降臺既可同時升降,也可獨立升降,還可實現平移或旋轉等,為多變場景的快速遷換提供了方便。為滿足話劇等劇種演出需要,劇場還設置了假臺口;為適應大型交響樂、室內樂、合唱音樂演出的聲學要求,劇場還在舞臺增設了音樂聲反射罩,為異彩紛呈的舞臺演出活動增添了新的光彩。
甘肅大劇院的燈光系統主控臺選用世界四大著名品牌之一的美國ETC綜合集控臺產品,其功能強大、使用方便、易于管理;燈光控制系統主干采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呈環形鏈接,燈光控制臺或離線控制器都可以模擬舞臺燈光場景,使舞臺燈光設計實現了智能化、形象化、虛擬化。
享譽國際盛名的章奎生聲學設計研究所對甘肅大劇院的音響及聲場效果進行全程設計把關,后經聲學音質測量,認為甘肅大劇院的音質效果參照“劇場建筑設計規范”及世界著名類似廳堂的音質參量,建聲設計確定的滿場最佳混響時間為1.4秒(±0.1秒),優于悉尼歌劇院、博鰲國際會議中心大會堂等劇院及會議建筑,與維也納歌劇院、國家大劇院同類劇場同處國際一流水準。
劇院擴聲系統選擇了世界著名一線品牌德國“d&b audiotechnik”,觀眾廳側墻采用吸聲幕簾調節混響時間,這在甘肅省內劇場是首次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甘肅大劇院有20余項技術創造了甘肅民用建筑的第一,應用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達100余項,同時在建筑學、建筑聲學、燈光、音響、舞臺機械、舞臺美學、智能控制、人工氣候、裝飾工程等20多個專業工程內都接近或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每一處都經過了精雕細琢。
聲學裝修和技術管理統籌單位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澤斌評價:“甘肅大劇院的建筑功能、空間流線、設備配置、建筑聲學等創造了全國省級大劇院投資最少、工期最短、效果最好的典范。”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特邀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名譽音樂總監陳燮陽在甘肅大劇院演出后評價說:“甘肅大劇院雖然不是專業的音樂廳,但音響效果就是在世界上去比也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