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熊兆寬:李會長給予了“中裝杯”大賽有力的支持。我記得第一屆“中裝杯”大賽的啟動儀式是在去年4月11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那時,李會長也出席了活動,并發表致辭。去年9月28日的頒獎禮上,李會長也出席了。這一次第二屆的啟動儀式,李會長又親自出席。所以大家應該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李會長的重視和支持。第二屆“中裝杯”大賽已經啟動,讓我們進行下一個環節,有請中裝新網總編輯、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朱時均先生介紹大賽的情況。大家歡迎!
朱時均:第二屆“中裝杯”起航,建立有效機制,再促校企結合
中裝新網總編輯、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主任
中裝新網總編輯、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朱時均講話
尊敬的李會長,各位來賓,各位裝飾行業的同仁,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作為“中裝杯”的組織者,我真誠地感謝大家不辭辛勞來參加第二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大賽的啟動儀式。首屆“中裝杯”環境設計大賽于去年4月份在清華大學啟幕,于去年9月份北京設計周期間在北京建筑大學落幕。首屆“中裝杯”吸引了數千名學子的熱情參與,為推動校企結合、產學結合、促進人才培育和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首屆“中裝杯”大學生環境藝術設計大賽也有很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作為組織者我們最大的遺憾或者說最大的愧疚就是我們沒有能夠完全兌現為獲獎學生提供實習或就業崗位的承諾。
本來,在大賽開幕伊始,我們就做出了莊重的承諾。我們承諾為所有的獲獎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為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學生提供就業崗位。事實上,我們也確實經過艱辛努力,動員了50多家優秀的裝飾企業和設計院所,提供了近千個崗位,這些企業都是在市場千錘百煉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企業,它們不僅有很好的市場知名度,很大的市場份額,并且工作環境優美,薪資豐厚。此外,我們還組織動員了數十位具有深厚學養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師,作為大賽獲獎者的導師,以師傅的情懷與身份指導、關照獲獎者的職業生涯。這種構想應該說是很不錯的。但是,最后的結果離我們最初的愿望和構想確實有很大的差距,盡管我們努力使每一個獲獎學生與優秀裝飾企業或設計院聯系上,各方面有效對接,但最后真正能在那里留下上崗的人并不是很多,則是我覺得愧疚的一件事。
但是,去年那些積極組織學生參賽的高校的老師,獲獎卻最后沒有通過我們找到很好的就業崗位的同學,都沒有埋怨我們。他們諒解了我們,為什么呢?因為大家得到的反饋信息確實不是我們沒有努力,而是學生進入企業,步入崗位之后,感覺到他們的知識、技能無法和職業需求對接。說簡單一點,很多學生回來之后,跟老師反映:我們確實干不了那個活兒!工作要求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差距太大。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更堅定了我們把“中裝杯”辦下去并且越辦越好的決心。
首屆“中裝杯”大賽結束之后,經過多次溝通,北京、天津很多高校與積極支持“中裝杯”大賽的企業進行了交流和研討,并形成一種共識——必須建立一種有效機制,進一步促進校企結合、產學結合,推動環境設計專業教育提升和完善,實現學科教育和企業需求有效對接。大家進行了很多的思考,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比如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大家就建議:中裝協牽頭,將職業技能培訓、從業資格認證、與環境設計專業學科教育有效對接;比如北京建筑大學楊林老師建議:中裝協牽頭,組織優秀企業的一線設計人員共同構建職業從業資格標準、培訓體系,并把這種培訓嵌入到在校最后一年的教學和實習過程中。我想這些都是有益的建議,事實上我們已經在做一些嘗試,希望這些不久的將來都能實現。
據我了解,目前,全國共有500多所高校開設了環境設計相關專業,環境設計已經成為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廣闊外延的學科,引領著中國設計的發展方向。任何藝術設計都只有依托于相關的產業才具有存在的價值,環境設計也不例外。事實上,環境設計這個專業學科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的興旺發達。近20年來,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發展非常快,年凈增長速度超過20%,2012年全行業的總產值達到26300億元。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正是這個龐大的產業,支撐著環境設計學科的發展,同時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也渴求人才,尤其渴求設計人才,需要環境設計專業為裝飾產業注入發展的動力和創造力。
事實上,很多優秀的裝飾公司都是虛位以待,比如我們的全程戰略伙伴深圳中裝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的設計院擁有非常漂亮的辦公環境,但是據我所知,至少還有200個崗位、工位等著未來的設計師入駐。前不久我也去了北京另外一家公司——弘高,有一個設計大樓至少有300個工位虛席以待,呼喚著親愛的學子加入我們的產業大軍。
國家有中國夢,環境設計專業的同學也一定有自己的設計夢。我相信,建筑裝飾產業這片廣袤肥沃的土壤一定能夠承載學子心中那個絢麗多彩的設計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