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家居企業朝著資本市場、互聯網家裝、智能家居、設計、品牌等方向努力奔跑;然而也有一些企業在這場奔跑的競爭中迷失了自我……對于一些企業而言,這是冰火兩重天的上半年。近年來,建材家居業持續處于低迷狀態,相較于往年,今年的上半年也可謂是平淡收官。
針對行業低迷的現狀,業內專業人士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為行業穩健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哪些建議?這期本周話題為您解答。
2015年7月第9期
2015年上半年,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家居企業朝著資本市場、互聯網家裝、智能家居、設計、品牌等方向努力奔跑;然而也有一些企業在這場奔跑的競爭中迷失了自我……對于一些企業而言,這是冰火兩重天的上半年。近年來,建材家居業持續處于低迷狀態,相較于往年,今年的上半年也可謂是平淡收官。
針對行業低迷的現狀,業內專業人士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為行業穩健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哪些建議?這期本周話題為您解答。
2015年,在這個繼2007年之后又一個全民皆股的年份,我們不能不首先談及股市。在上一輪牛市時,家居股還只有零星的幾只,而在2015年這輪跌宕起伏的牛市中,家居企業不僅成行成市地納入家用輕工板塊,還因為該板塊前景看好、投資回報率較高,成為眾多投資者追捧的對象。家居行業僅2015年上半年就有8家企業上市。
2月17日,好萊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3月6日,富得利在中國“新三板”掛牌上市;3月20日,全筑裝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4月22日,曲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5月27日,廣東省東莞市南興家具在深交所掛牌上市;5月29日,深圳巴倫斯·生活家實木定制家具在上海股權交易所上市;6月10日,多喜愛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為第四只登陸A股中小板的家紡股;6月26日,建材流通業第一股紅星美凱龍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同時,還有一大批家居行業的一線品牌正加速上市步伐:顧家家居、尚品宅配等也在上半年公布了IPO預披露,醞釀上市計劃。據尚品宅配相關負責人透露,尚品宅配上市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有結果。
上半年,一邊是大企業扎堆上市,一邊卻陸續傳來破產、重組、倒閉的消息。在2010年以來家居消費需求持續遏制的壓力下,很多家具建材制造企業在轉型和選擇發展模式時,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導致企業運營困難。今年5月,有著23年歷史、以時尚設計出名的廣州標卓家私因盲目擴大直營板塊,導致負債累累,最終因現金流中斷,宣告破產重組,引起行業一片唏噓;5月底,東莞市經營十多年的兩家家具廠相繼宣告倒閉;東莞永信家具“倒閉”傳言也一時甚囂塵上。家居制造業一邊頻現倒閉潮,一邊紛紛IPO成功,兩極分化態勢愈發明顯。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家居企業在互聯網和低碳時代能否快速轉型,能否選擇符合長遠發展的經營模式、不斷優化改進自己的產品結構和設計,不斷生產制造出消費者青睞的產品和服務,才是長盛不衰的關鍵。
早在今年5月份,建材家居賣場的操盤者就開始對后市預期信心不足。5月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先行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與上月環比下降55.54點,與去年同比下降17.80點。
提及2015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與以往的“漲聲”一片不同,多位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平淡”這個詞,北京市場協會家居分會秘書長劉晨在談及賣場情況時,首先用了平淡這個詞,屬于平穩增長。城外誠副總經理劉洋則表示,上半年城外誠表現“還可以”,整體沒有太大的突破,雖然增長率也在15%左右,但她認為這是一個自然增長率。集美集團副總裁沈耀俊表示,集美與同期相比有所增長,而萬興家居副總經理李宇也直接說到“平淡”這個詞。
據悉,受需求市場低迷、行業內部競爭激烈的影響,抓好營銷促銷活動成為各地建材家居賣場的首要任務。有節過節,沒節造節。打折、返券、抽獎、買贈成為最普遍的促銷手段;總裁簽售、異業聯盟、文化促銷、公益促銷等形式多樣。但頻率越來越高的促銷活動加劇了活動設計的難度,也減弱了聚集有效客戶群體的力度。
與冷清的家居賣場相對應的另一端是火熱的電商。從網購家具到網購家裝,互聯網思維不斷顛覆著消費者的家居消費習慣。今年上半年,以愛空間為代表的互聯網家裝、以靚家居為代表的O2O一站式家裝、以大自然家居為代表的F2C工廠家裝等模式紛紛興起,699元/平方米全包、20天完工等概念也是甚囂塵上,顛覆著人們對于家庭裝修的傳統觀念,在互聯網思維的沖擊下,網絡家裝成為當下80、90后主流群體裝修的首選。
其實,早在2013年下半年,建材家居賣場一片歡樂的時候,業界便警示,這可能是短期現象。比較全國房地產景氣指數和BHI指數,秦占學說,2013年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小高潮,是壓抑許久的剛性需求爆發,“這往往是最后一波”。秦占學解釋,若兩條線平行上升、下降,說明市場處在正常狀態;若全國房地產景氣指數上升快于BHI指數,說明投機需求在增加;若慢于BHI指數,說明剛性需求在起作用。
秦占學認為,今年上半年建材家居賣場回歸疲軟狀態,便證明了這一點。但房地產市場的剛需成交量一直會存在,存量房的改造需求也在慢慢釋放,“建材家居業不會崩盤,但下半年仍可能處于疲軟狀態”。
客觀來講,建材賣場試圖通過房地產市場自發的調整以及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來渡過眼下難關只是權宜之計,轉型升級、深化改革才是求生之道。
轉型升級、深化改革,業界發出的這些呼吁,也正是今年上半年發布的《2014中國建材家居產業發展報告》中所提到的觀點。
報告顯示,想要解決上述難題,未來建材家居行業有幾個可以突破的方向。第一,在國家住宅產業化政策推動下,整體家居是一個大趨勢。企業應該延伸產業鏈并盡可能多地占有產業鏈高端,從單純原材料供應商轉變成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第二,隨著國家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加大研發、生產、銷售綠色建材的力度,促進建材家居業向“綠色化”轉變;第三,在新常態下,服務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制造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因此智能化、服務化、個性化應該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點;第四,目前整個建材家居產業還處于自由競爭狀態,產業集中度偏低,未來隨著資本的進入,產業整合將提速,家居裝飾將實現一體化發展。
2015年已然過去一半,平淡的市場表現不免讓人覺得索然。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短暫的一段時間內,行業將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暫且不論市場蛋糕是否將變大,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就更需要準備多分一杯羹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