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財政部、教育部等20個部委聯合發文,公布了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示范項目,共計516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1.17萬億元。
從中選項目來看,市政工程項目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諸如垃圾處理、管網、市政道路、停車場、景觀綠化等均屬于市政項目范疇。
市政項目不少投資規模較小,交通運輸項目投資體量一般較大,如河北省太行山等高速公路,預計投資額達到898億元。
共有28個省份有PPP示范項目入選,上海等地未有項目入選。從省級分布來看,山東共計有47個項目入選,云南有40個項目,安徽32個,河北31個,四川25個,貴州22個--總體而言中西部省份項目數量較多。而重慶、天津只有1個,北京6個,項目數量較少。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又快又實”的要求,推動項目按期落地。第一批示范項目應于2016年底前完成采購,第二批示范項目應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采購,逾期未完成采購的將調出示范項目名單;第三批示范項目原則上應于2017年9月底前完成采購。
而隨著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的發布,示范項目的“入庫”總數已達745個。但是,從前兩批項目效果看,不甚理想,落地率不足六成。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若想推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實現PPP長期可持續發展,還需破解政策、機制等障礙。
從項目類型落地情況看,市政工程類項目落地獨占鰲頭。財政部數據顯示,在前兩批落地示范項目中,市政工程類項目占48%;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占9%;交通運輸占8%;水利建設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