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人物 > 主要活動 > 正文
姜德義:信心 責任 理性 成就中國水泥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來源:中國水泥網    時間:2012-08-03 16:54:51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金隅集團副總經理 姜德義

  很高興有機會向各位行業領導匯報工作、向各位業界同仁學習經驗。在此,我謹代表北京金隅集團,對中國建材聯合會的精心組織和海螺集團的周密安排表示衷心感謝!

  水泥作為基礎建材,在人類社會進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其發展的瓶頸約束日益明顯,如何實現我國水泥行業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是業內企業面臨的共同命題,對于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大水泥企業而言,更是加快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振興水泥工業的強大動力所在。在此,我談一些個人體會:

  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水泥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一條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道路。從水泥行業的發展看,從1985年起,我國水泥實物產量已連續23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中央提出新型工業化道路后的這段時間,我國水泥總產量從2002年的7.05億噸,增長到2008年的近14億噸;水泥企業的平均規模從2002年的15萬噸左右,增長到2008年的3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的總量從2002年的不足20%,增長到2008年的60%多。應該說,我國水泥行業在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和輝煌成就。

  在我國水泥行業大發展的進程中,北京金隅集團不斷探索,認真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金隅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北京建材工業管理局,下轄一百多家傳統建材生產企業,素以“磚、瓦、灰、砂、石”和“苦、累、臟、窮、遠”而“著稱”,1992年組建為集團公司后,金隅集團主動進行大刀闊斧的結構調整和持續不斷的發展方式轉變,通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成功轉型為以“新型建材—房地產開發—不動產投資與管理”三大業務板塊為核心產業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在這十多年中,金隅集團的水泥企業由1992年的2家,發展到目前的14家;水泥產能由1992年的400萬噸,發展到目前的1800萬噸,不但在對水泥產業環保要求較高的北京得以持續良好地發展,而且成為環渤海區域最重要的水泥企業之一,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的12家大型水泥企業集團之一??偨Y金隅水泥過去一個階段的發展,我最主要的體會是:高質量的發展與循環經濟和諧共進。

  一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目前金隅集團16條水泥生產線均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其中4000T/D以上的水泥生產線4條,主機設備運轉率、自動化控制水平、產品質量、散裝率等在全國處于一流水平,窯尾粉塵排放濃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是,切實推進節能減排。先后對水泥窯系統、粉磨系統和收塵系統進行改造,窯系統年運轉率平均達到92%以上,電耗和煤耗指標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水泥窯尾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在集團各水泥企業得到廣泛運用,并取得良好效益。

  三是,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探索和創新工業廢渣等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與途徑,實現了自然資源的有效替代和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積極建設和大力改造污水處理回收系統,實現了生產污水對外零排放和100%循環再利用;有效利用生產廢氣余熱,不僅保證了生活釆暖和生活用蒸汽,而且大大降低了低硫煤的消耗,減少了燃煤鍋爐粉塵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實現了能量梯級利用。

  四是,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密切結合水泥生產特點和新型干法水泥工藝優勢,于2005年建成我國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利用水泥窯處置城市工業廢棄物的環保示范線;2008年,集團自主研發的我國第一條利用水泥窯余熱干化處置城市生活污泥的示范項目開工建設,并將于今年內正式運行。應該說,金隅集團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不僅為水泥企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尋找到了較好的結合點,也為我國城市工業和生活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典型循環經濟意義的有效途徑;不但實現了自身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唯獨北京水泥廠被允許正常生產經營的事實,既反映了政府對金隅發展循環經濟的認可與支持,也進一步堅定了金隅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信心與決心。

  二、踐行科學發展觀理念,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途徑

  去年9月份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和整個國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水泥生產也出現增速放緩、價格回落、效益下滑的新情況。但是,作為宏觀政策效應“晴雨表”的建材行業,尤其是水泥行業,由于對外依存度相對較低,與其他行業比較,所受沖擊相對小一些。從行業整體看,金融危機對整個水泥產業的影響還在繼續,但程度有所減緩,一季度全國水泥市場價格較為平穩。

  但我們也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國內水泥市場需求構成中,基礎設施建設約占40%、新農村建設約占35%、工業及房地產開發約占25%。雖然基礎投資建設比例最高,但國家兩年4萬億投資的到位還有一個過程,對于一次性投資巨大的水泥行業而言,既面臨等待有效需求的煎熬,也面臨屆時劇烈的市場競爭;新農村建設目前還處于政府主導階段,由于農民消費能力有限、農村住房結構調整具有長期性,這一市場對于水泥消費習慣的培育和消化能力的提升還有一個較長過程;工業及房地產開發在水泥消耗量中所占比例盡管最低,但具有相對更加顯著的敏感性和標志性,當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小陽春”能否改變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還有待觀察.所以,水泥行業既要充滿信心,還應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審慎研判當前形勢,理性思考未來發展。

  1、加快結構調整是水泥行業戰勝危機的最大法寶

  盡管目前新型干法工藝已成為我國水泥工業的主體,水泥行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還存在一些主要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是,生產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能源消耗高、質量不穩定、環境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仍占我國水泥總體產能近40%,產業集中度偏低,我國臺灣省僅“臺灣水泥”和“亞洲水泥”兩家企業就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國家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目標要求是: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到70%以上。到2020年,企業數量由目前5000家減少到3000家,生產規模3000萬噸以上的達到10家,500萬噸以上的達到40家。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需要大型骨干水泥企業不斷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以節能減排為中心的技術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以發展低耗能、非耗能產品產業和延伸產業鏈,發展深加工制品為內容的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以整合重組為手段,以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為目的的行業結構調整;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加大執法力度,尤其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和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為優勢企業引領行業發展創造更加規范和健康的外部環境。

  2、科學布局是確保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922條,水泥熟料產能75686萬噸,預計到2009年底,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將達到99863萬噸,折合水泥產能14億噸以上,總量已經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優質高標號水泥的需求。今年一季度,水泥投資同比增長110.46%,其中東、中、西部的增速分別為91.08%、66.41%、175.80%。對于這樣的一個高速增長,我們可以理解為業內對未來發展的良好預期和堅定信心,但同時,我們也不應回避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布局失衡的隱憂。據了解,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水泥,由于過度投資,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2008年全省水泥企業開工率約為70%,2009年一季度開工率約為60%,為了在激烈的價格中保證應有的利潤,屢屢停窯限產;災后重建的四川地區,2008年3月份之前在建和擬建生產線就已有83條,產能合計9970萬噸,地震后又增加了33條,產能6000萬噸,新增加的總產能高達1.6億噸。加上目前已有的6000萬噸,到2011年,四川水泥產能將達到2.2億噸。屆時隨著災后重建項目的陸續完工,產能過剩問題將更加嚴重,行業競爭也會非常慘烈,而且這種苗頭在今年5月份已經以市場成交價格大幅度下跌的方式呈現出來。

  因此,在加快結構調整過程中,如何通過“兩條腿”的協同規范促進整個水泥行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是國家政府部門應加強水泥產能總量控制,尤其是對熱點地區的新增產能要在評估審批和總量控制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提高投資的技術、管理、產能、環保等進入門檻,使水泥行業的區域布局更加科學、新增投資更加合理,以避免重蹈90年代“大玻璃”的覆轍;二是水泥企業應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在速度和質量、規模和效益的關系的把握上,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發展付諸努力、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自律誠信為本,在競爭中加強合作,在合作中共謀發展,勇敢擔當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和推動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通過盈利能力的不斷提升,使企業的發展成果惠及職工。

  金隅集團近幾年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結合自身特點,發揮技術、管理、資本和人才優勢,本著先做強、再做大的原則,堅持質量和效益第一,堅持水泥工業與循環經濟相結合,按照“大十字”戰略,重點在京津冀區域發展了一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通過“上大壓小”,也為當地的環境保護提供了經驗,做出了貢獻。

  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是實現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建材行業總能耗僅次于冶金和化工,居工業部門第三位。水泥工業作為建材行業的能耗和物耗大戶,在國家環保要求不斷加大、 自然資源不斷稀缺的今天,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尋求出路。

  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發展質量上下工夫。通過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引用、新裝備投入和信息化建設,轉變單純依靠增加產能來實現規模增長的成長模式,代之以通過延伸產業鏈和提高水泥產品的附加值來實現企業效益的提升,從依靠數量的增長發展轉變到依靠價值增長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在生態效益上下工夫。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更要倍加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強節能降耗減污工作,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力度,創新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拓展利用水泥行業技術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 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我國水泥工業發展任重道遠。金隅集團愿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與各大水泥企業集團開展廣泛交流合作,分享應對金融危機的做法和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為推動我國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關鍵詞: 金隅集團 姜德義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二慶]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