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裝杯”導師專訪 | 于歷戰:期待“中裝杯”涌現更多有思想的設計作品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22-08-01 14:33:19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中裝新網】于老師您好,請您介紹一下您的從業之路,您為何選擇設計學術研究和教學作為自己的職業?
【于歷戰】我以前是專門學習藝術設計的,畢業于原來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也就是環境藝術系。無論是在設計領域,還是在教學領域里面,都經過了漫長的磨合期,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對于教育、對于設計的熱愛有幾個方面:
一是設計本身是為人們創造更高品質生活、更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能讓我們生活得更舒適,品質更高。
我們做環境藝術的主要是環境品質的創造,環境品質的創造和其他行業還有一些不同,環境往往是人無法脫離的,人在環境里幾乎沒有選擇權,不像產品設計、藝術作品,你不喜歡可以不買可以不擁有。但是我們在環境里邊,你無論喜歡不喜歡都無法逃離,因此環境的品質就非常重要了,對于設計師的要求也很高。
你做出什么樣的環境、什么樣的格調、什么樣品質的環境,對以后在這個環境里面的人都會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處在這個環境里邊人有時候都可能沒注意到,就會受到這種環境品質的影響。所以對設計師素養和他這種能力的要求就會很高。
教育同樣是這樣。教育是培養人的環節,那么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始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課題。
現在社會變化非常快,跟我們上學時候所處的時代完全不同,現在孩子們對于信息的掌握,對于新知識的渴求,和以前相比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也給教學帶來了很多的挑戰。
作為我個人來說,一直從事教學方面的工作,也深深地體會到這里邊的不易。現在年輕人的對知識的渴求,同時他們的素養、素質也越來越高,對于我們從事教育的人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也正是這個行業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一直還樂在其中。
【中裝新網】清華大學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上,有哪些特色和優勢?
【于歷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有自己一些獨特的地方,我們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特色也不一樣。
以前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時期,我們更注重的是實踐、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跟清華大學合并以后進入綜合性的大學,我們也從一個實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校演變成研究型的專業,尤其從招生的規模、從學生的素質、從學校的教學宗旨來說,都是以研究型為主導的教學體系,所以我們整個的教學方向和教學手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學生的狀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的學生更注重設計方法的學習,更注重素養和格局的培養。學生本科畢業僅僅是他學習生涯的一個階段,更多的學生還要進行研究生的培養,甚至是博士階段的學習,這樣才會走入到社會。
學生們進入社會的狀態和之前也有很大不同。由于整個社會的專業化體系越來越強,學生在學校里的這種實踐和真正社會上的實踐是不一樣的:學生更多地是方法性的學習和概念的掌握,還需要在實踐領域經過很長時間的磨練,才能夠適應真正的社會發展。這看似畢業后對于工作的適應性沒有以前那么強,但是對現在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視野可能會更好,發展的后勁比以前會好很多。
我們的教育更國際化,因為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和國際幾乎是無縫銜接的。這也是通過我們的學生本科畢業以后去到國外讀研、讀碩士讀博士,能夠看得出來可以跟國外的教學體系進行很好的銜接,學生不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態,這都是我們教育方法發生改變以后產生的一些積極變化。
現在無論從教學方法還是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地摸索和改進中:每個學年我們在教學方面都會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調整,就是為了適應現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發展的需求。相信這種變化是始終在持續,我們教學的調整也一直在進行。
【中裝新網】清華大學在產學研結合上做了哪些嘗試和努力,成果如何?
【于歷戰】我們所有的畢業生最終都是要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都要從事相關的工作,為社會做出專業的貢獻,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適應行業的發展,就是對每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的要求。
作為研究型的大學,在教學體系上更側重于學術的研究,更側重于格局的培養、視野的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具體的能力培養上,我們二年級以后,尤其在三年級和高年級的這個階段都會有社會實習,鼓勵學生走入實踐崗位,在實踐中去掌握更多的實際工作經驗。
現在學生的狀態跟以前有很大區別。在學生階段,真正的設計、專業的工作并不像以前那么多、實戰性那么強,在學生階段更多的是參加一些設計競賽和 srt 的這種教師的工作坊。真正的很實際的工程性的設計,往往要到專業的公司、專業的事務所里面進行的。在學校里學的是設計方法和設計概念,在公司里從事的設計是更實際的操作,那么這兩條腿在我們教學里面是在同時進行的,也使我們學生在掌握概念的同時,也了解社會發展的動向,以期到畢業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當然我們在校期間重點培養學生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具體的技能。能力和格局的培養,或者說思維的拓展,是我們在學校這個階段更看重的。
【中裝新網】目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難點是什么?
【于歷戰】新的技術、新的社會變化,對于教育提出了挑戰。現在知識和各種技術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數字技術、人工智能 ai 對于設計的介入,對我們的傳統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以前要經過長時間艱苦訓練的一些技能,現在用計算機很快就完成了,留給設計師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拓展和思想的表達。
如何使學生產生好的思想、好的觀念,這實際上是在教學當中更著重培養的。技術性的培養,我們只是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是學生知道現在科技發展的一些最新的動向和成就,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掌握,在學習階段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思維的訓練。
【中裝新網】隨著行業的發展,設計軟件和技術也在不斷地更迭,高校如何培養更貼近企業當下發展需要的設計人才?
【于歷戰】近年來各種新的技術新的軟件、新的技術手段和裝備不斷地涌現,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被這些新技術所吸引。但對于設計師來說最本質的還是他的思想,是對人的關注、對社會的關注,對于設計本體的一些研究。
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注重對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當然也把一些最新的技術成就融入到教學里面。比如我們開設的課程參數化設計,現在這個課程的名字已經調整成數字設計思維,因為現在的數字技術已經深深地介入到設計里邊,并不像曾經的數字技術僅僅是一種設計手段,它現在甚至成為一種思維方式,所以在我們的教學內容當中也會有所融入。比如說編程的設計、BIM系統在工程中的使用,在我們的教學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這樣使學生們至少在上學階段要了解當前行業方面的動態,使學生在事業和格局上有所拓展。當然具體的技術性的掌握還需要到實際的工作當中,或者學生自己靠業余時間進行學習。
我們教學體系里面還沒有特別技術性的計算機或者數字性的課程,還都是思維訓練方面的內容。
【中裝新網】現在什么樣的設計人才最受企業歡迎和渴求?
【于歷戰】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每種類型的人才在企業里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歡迎。比如說技能型的人才,企業里需要有很多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去進行方案的實現和方案的配合,當然企業也需要一些思維型的研究型的人才,對方案、對前期工作的拓展,或者企業在更寬領域里的探索,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都是需要的。
那么我們對學生的培養,更多地是希望學生既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技能,同時更看重的是學生本身設計能力的提升和設計素養的提升。審美能力其實是在學校里建立的一個基礎,隨著他從業閱歷的增長,素養會逐漸地加深。學生的格局和視野實際上是我們培養時候的重點。
【中裝新網】作為“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環境設計大賽的導師,什么樣的學生最有希望得到您的指導?
【于歷戰】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是提供更好的效果圖和設計表達,我們更需要看到有思想、有思考有內容的設計,其實這個最能表達學生的一種設計潛質。它不僅僅是對一些表面問題的解決,我們希望看到學生對于背后更深層內容的思考,對社會的關注、對人的關注、對于真正生活的關注,然后通過這種關注,用適合的手段表達出來,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中裝新網】您對中裝杯作品進行評審時最注重哪些方面的考核?
【于歷戰】圖面設計表達是一個方面,這個主要看他的審美素養、審美能力,當然更注重的是他設計所表達的更深層的思考--對于使用者、對于這個項目本身是不是更適合;對于一些社會問題,對于一些更深層的人與社會關系、人與空間的關系、人與生活關系的理解,實際上是我們更看重的。
【中裝新網】您對中裝杯有什么樣的期許和建議?
【于歷戰】中裝杯已經連續舉辦有一段時間了,我覺得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專業化,而且里邊呈現的這種研究性也越來越強。
我希望“中裝杯”像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同時吸納更多的專業方向。
【中裝新網】您對即將畢業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有什么樣的建議?
【于歷戰】各位同學畢業以后終將走入到社會、走入到具體的工作崗位,學校的畢業并不是學習的終止,進入工作崗位是更進一步地學習。同時也希望同學在各自崗位上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定力,持續地去學習去鉆研,相信肯定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成就。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