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京秋高氣爽。9月12日—16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隆重舉辦。
本屆服貿會設在首鋼園的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共同主辦,展會以“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設企業展和行業展兩大區域,包括中建一局、北京建工、中鐵建設等123家行業翹楚線下參展,229家企業線上參展,匯聚了向“新”而行、用“新”筑造、以“新”賦能、以“新”促綠、以“新”提質五大“新”亮點。
科技賦能“好房子”
“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在中建一局展區,許多觀眾親自動手體驗用模塊化建造方式拼裝房屋,然后頭戴VR眼鏡游覽極具鄉村美景與文化古跡的現代“富春山居圖”。現場展示的一棟棟戶型各異,拼裝出來的民居樣板,就是基于北京門頭溝區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形成的“設計—建造—運營全產業鏈“好房子”建設方案。
中建一局展區
沿河口村受去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影響,村莊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重建選址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設96戶農宅,中建一局項目團隊突破性實現了60天全部交付使用的奇跡。助力沿河口村重建項目在確保品質基礎上快速完工的“秘密武器”是中建一局自主研發的以建筑設計、構件生產、裝配施工為一體的“預制混凝土結構箱式房屋(CCM)”,就是先在構件制造工廠把梁、墻板、樓板、箱體結構等“零部件”生產好,再運送到工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拼裝”。
要達成一個完整的建設“流水線”,背后必須要有一個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生產基地作為支撐。中建一局積極響應建筑業裝配式生產轉型升級號召,投資組建國內首家全產業鏈裝配式建筑智慧工廠——中建(天津)工業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從創新研發、咨詢設計、加工生產、裝配施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
沿河口村新村一角
“中建一局通過自主研發,以設計—建造—運營的全產業鏈裝配式建造服務模式為人民提供‘好房子’建設解決方案,未來中建一局將不斷深化建筑工業化發展,以更加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的建筑解決方案,助力人民實現安居樂業夢。”中建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北京建工集團展區
在主題為“匠新匯智 質贏未來”的北京建工集團展區,從一座被動式、低能耗小屋的居室體驗,到“全齡友好社區”的片區服務理念,再到區域范圍內的城市建造、更新、運維全鏈條“造城”實踐,北京建工的展陳按照“好房子”、“好社區”“好城市”三個維度,以模型沙盤、交互界面、現場裝備演示等形式,打造從微觀到宏觀的貫通視角,向公眾講述近年來一大批惠及市民群眾的城市建造、城市更新、城市運維成果“不為人知”的“智造”內核,向觀眾展現中國建造的首善標準和創造力,參觀者絡繹不絕,好評如潮。
“智造”讓城市更美好
北京城建集團展區一角
本屆服貿會上,北京城建集團以“國匠向新、城建美好”為主題,從“向新、向智、向綠”三個角度,通過智慧城市全棧服務、城市軌道交通動態精密快速檢測等綜合化解決方案,以視頻、圖文等方式,全面展示集團發展新質生產力、構筑數智新引擎以及打造零碳理想城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
“向新”板塊展示了集團立足于工程結構全壽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自主研發的“城市仿真數據底座平臺”,融合了手機信令、互聯網定位、建筑體、交通網絡、人口普查、交通調查、交通運行、交通規劃等海量城市多源時空大數據,已實現為全國60座主要城市提供標準化數據資產和高效化數據服務。
“向智”板塊聚焦數智新引擎,通過數字交通沙盤展示城建智控自主研發的“智慧城市全棧式綜合解決方案”,可實現智慧工地、智慧交通、智算中心、智慧樓宇、智慧林業、智慧體育等,為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該板塊還展示了自主研發的蜂鳥閘機、液冷AI主機、AI運動攝像機和雙光云臺攝像機等智能裝備。
“向綠”板塊聚焦零碳理想城,通過既有建筑近零碳節能改造成套技術體系、全國首個“碳中和主題公園”以及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等,全方位展示集團在綠色技術創新、節能減碳等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
中鐵建設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亮相“專題展區。近年來,中鐵建設積極培育戰新產業,在建筑節能、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化等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并于今年掛牌成立中國鐵建綠色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展會期間,中鐵建設一項項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和實踐成果案例吸引眾多行業專家、市民游客駐足參觀。
中鐵建設集團展區
由中鐵建設打造的海南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項目,從外維護結構、建筑設備、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綠色化建設4大項25子項完成改造升級。其中,光儲直柔技術實現光伏電能的完全利用,改造后的博鰲近零碳示范區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92%以上,榮獲德國能源署在中國頒發的首個“零碳區域運營認證”標識,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數字化”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如今傳統冰冷的建筑也與最新的數字化浪潮達成了有機結合,在中建二局展臺,該公司研發的金屬屋面數字建造平臺、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建造平臺等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據介紹,中建二局高度重視數據資產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價值,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數字建造應用平臺體系,體系內包含10余個平臺,以“集成共享的經營管理平臺+協同智能的生產型平臺”的服務方式,為企業經營管理和項目生產履約提供科學規范、專業、智能的高品質數字化增值服務。
中建二局展區一角
中建二局研制的金屬屋頂的智能系統,有個“一鍵下料”功能,能幫設計師省下一半的工作時間。機電數字建造管理系統能給復雜的機電安裝工程提供3D模型預演,讓施工過程更透明、效率更高。中建二局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建造管理系統則能用手機和二維碼技術,讓項目管理人員輕松掌握項目每個環節,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創新永無止境
你見過這樣的施工電梯嗎?導軌架上循環運行數部電梯籠,像“豎”起來的地鐵一樣,施工人員可在任何樓層迅速上下,大幅提升了施工電梯垂直運輸效率。
這是由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單導軌架多籠循環運行施工電梯”,在某項目工地上,電梯在高137米的導軌架上,附著6個梯籠,它們魚貫而入,從底部左側向上爬升,到達18樓后在空中轉體180度,變換到右側的下行軌道,運行至底部后再轉體180度變換到上行軌道。
傳統施工電梯多為“單導軌架雙梯籠”,導軌架只能直上直下獨立運行2部梯籠,工人常常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電梯。隨著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垂直運輸壓力增大,往往需配置多部電梯,不僅占用較大的施工平面位置,而且成本投入高、工期影響大,成為制約超高層建筑施工的關鍵技術難題。
中建三局研制的循環運行施工電梯
為有效解決這一技術難題,中建三局從地鐵運行中受到啟發,全球首創研制了“單導軌架多籠循環運行施工電梯”。該“循環運行施工電梯”通過在導軌架上設置旋轉換軌裝置,實現梯籠高空旋轉變換軌道并循環運行,從而實現在單個導軌架上循環運行數部乃至數十部梯籠。
“造樓機”這個概念許多人都有所了解,但北京建工集團在展會期間展示的“拆樓機”卻讓人耳目一新。由北京建工建研院自主研發的造、拆、維一體化智能裝備系統首次登上服貿會的舞臺。
國外觀眾在北京建工集團展位觀展
據介紹這套裝備體系集成自動下降、附著、吊運、水平輸送、垂直運輸、自動天幕、自動噴淋、全封閉防護、智能監控多項功能,通過將“造樓機”的作業邏輯“反向應用”,打造全封閉防護的移動式拆解工場,并依托全程安全智能監測程序,監測施工過程所有關鍵工序參數,從而實現高密度城區既有建筑物“外科手術”式精密改造,如同魔術表演一般,“隱形”拆樓,在改造過程中極大減低拆除粉塵、噪音、聲光、飛濺、震動等污染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避免對周邊建筑和交通的影響和擾動,助力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