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美聯儲或進入降息通道,新興市場投資有望提速
新興市場國家央行政策利率與美元利率變動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降息或帶動相關國家和地區投資提速。若24年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則我們預計或有望推動世界主要國家的央行同步下調利率,資金回流或有望帶動新興市場的國家和地區投資提速。從產業鏈角度,中國制造業產業鏈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轉移。一方面,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國內低端制造業產業鏈逐漸向東南亞、印度以及墨西哥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進行轉移,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摩擦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政策的影響下,以美國、日本和歐盟各國為首的傳統發達國家制定了大量的優惠政策,中國高端制造業產業鏈出現了向發達國家的回流現象。
對外工程承包穩步增長,關注東南亞、非洲等基建市場加速擴容
2023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338.8億元,同比+8.8%(以美元計1609.1億美元,同比+3.8%),新簽合同額18639.2億元,同比+9.5%(以美元計2645.1億美元,同比+4.5%)。從區域來看,亞非市場貢獻新簽及收入占國際工程市場比例80%左右,新能源與投建營項目近年增長較快。東南亞是我國在亞洲對外工程承包的業務核心,2021年我國在亞洲的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中有38%來自東南亞,其中又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等6個國家。
1)印尼:跨群島公路和鐵路項目將推動印尼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長,未來5年用于基建投資的投入或達4120億美元。
2)越南:預計至2023年全國高速公路程將達到2079公里,至2025年該數字為3000公里,至2030年為5000公里,對應2021-2025年投資144億美元,2026-2030年投資162億美元。
3)新加坡:新加坡建設局預計24年建筑合同金額大約為320-380億新元(約合237-281億美元),且25-28年均有望保持與24年相當的需求水平。預計未來五年內建設20萬套公共住房,到2028年,新加坡的公共住房總數將達到140萬套,占總住房數的80%以上。
4)泰國:泰國政府計劃在2025年底前向約150個交通項目投資6520億泰銖(約合184億美元),預計未來10年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投資不少于5萬億銖,年均投資不少于5000億泰銖(折合年均投資約139億美元)。
我們認為東南亞地區仍具備較好的基建投資市場空間,或給中國建筑企業出海帶來一定的業績及收入彈性。2022年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六國的工程承包新簽合同規模合計達486.1億美元,營業收入達260億美元。我們預計隨著中國對外投資提速,建筑企業走出去步伐也有望加快。
發展中國家基建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建筑企業優勢明顯
分區域看,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國際化程度更高,主要參與者為VINCI等老牌建筑龍頭,中國企業海外業務優勢區域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和中東市場,ENR全球前250國際承包商榜單中,中國企業在非洲、亞洲和中東市場業務份額保持領先,分別達到63%、54.2%和35.6%。競爭格局角度,新興發展中國家建筑市場競爭格局仍較為分散,仍有較多的本土企業參與競爭。預計后續有望憑借龍頭優勢提高在當地的市占率。
投資建議:關注出海對建筑公司的業績及估值彈性
1)從海外收入占比的角度來看,重點關注海外收入占比較高、且有望充分受益于海外基建市場擴容的國際工程類公司的業績彈性,如北方國際、中材國際、中鋼國際等,建議關注中工國際。2)從估值及催化角度,建議關注大船出海模式的央國企低估值藍籌,如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建筑等。
風險提示:海外市場增長不及預期,政策變更風險,匯兌風險,海外競爭格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