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之一:國企改革
過去一年,全國的國企改革重點難點問題陸續取得突破,其中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復完畢,各省級國資委出資企業改制面達到95.8%。建筑行業國企改革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的主要措施是由全民所有制改為國有獨資企業。
2017年12月27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公司制改制變更登記手續,領取了新的營業執照。至此,建筑業央企的公司制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中建總公司更名為“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建總公司更名為“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中鐵工總公司更名為“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此前改制到位的還有中交建設集團等。
在地方層面上,2017年1月21日,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標志著福建建工集團從全民所有制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6月26日,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法人獨資的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00億元,由湖南省國資委100%持股。9月21日,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由全民所有制企業山西建工變更為山西國投公司旗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也由42569萬元變更為500000萬元。實現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集團轉型升級步伐、做大企業資本金三大目標。據披露,新掛牌的山西建投集團還將同步整體混改、主業上市歷程。(梁惠成)
熱詞之二:城市更新
繼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以來,城市更新、城市雙修、特色小鎮、既有建筑改造之類的話題在2017年繼續保持強勁“熱度”,該領域各類學術研究、戰略洽談及合作遍地開花。
經過近年來的學習實踐,全行業對于城市更新的認識也有了新的變化,從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發展到在哪里開展、與誰合作、怎么運營。新的理論在演變,新的模式在孕育,由政府、企業、投資方、社區互惠互補的新生態正在悄然形成。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在9月召開的2017中國城市更新論壇上發布了《2017中國城市更新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與傳統的房地產“開發-銷售”方式相比,城市有機更新下的房地產鏈條多為“投資-建設-運營”,金融支持需要適應這個鏈條的每個環節,針對各環節的融資需求特點進行創新,形成適應城市有機更新的融資模式,即投資基金化、建設信貸化和運營證券化。
特色小鎮發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棲小鎮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短期內經過“井噴式”的爆發性開發,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定位同質化現象嚴重,小鎮風貌無特色、產業聯動不夠,難以實現持續發展、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等問題。這對于規劃部門和項目前期籌備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住建部副部長黃艷在11月18至20日召開的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的報告要求城市規劃從業人員應堅持七個基本職業底線:不允許套用簡單、程式化“規劃原理和方式”對待所有被規劃的城市;不允許好大喜功、浮夸城市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不允許為了擴大建設用地規模;不允許違反生態自然環境;不允許簡單套用城市規劃的方法用于村莊規劃;不允許忽視存量空間資源的規劃;不允許做“沒有用”的規劃。 (時永慶)
熱詞之三:全過程工程咨詢
作為2017年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大亮點,“全過程工程咨詢”年初在由國辦頒布的19號文中被首次明確提出,要求政府投資工程帶頭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5月,住建部發布《關于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8個省(市)和40家企業開展為期兩年的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正式開啟了工程咨詢的新服務時代。
工程管理是一個整體性的、持續的、動態的過程;而傳統的建設模式是將設計、施工、監理等階段分隔開來。作為一種更科學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全過程咨詢的核心是建設項目技術和管理信息全過程的集成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打破碎片化管理模式,其成果是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降低建設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為此,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不僅是政策導向,更是行業進步的體現。
全過程咨詢是建設模式中最高層次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未來,在工程咨詢服務市場中,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平臺將與提供單一專業服務平臺,提供智力服務平臺與提供勞務服務平臺將共存。同時,全過程咨詢并不是要求每一個企業都做到“大而全”的全過程功能服務,也不是大型、綜合性企業專屬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企業都可以以按這種模式提供服務。大型綜合企業可從事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各個階段的技術性、管理性服務;也鼓勵各類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而一般的中小型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為工程建設全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或某一個階段提供不同層面的技術性或管理性服務。
尚在“試水期”的全過程工程咨詢,隨著國家和各地政策的出臺、試點的推進、實踐和探索的開展、經驗的積累,這一全新的模式將逐漸成熟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期待,未來的中國工程咨詢業能從不同的層次構建起為工程建設提供全過程、多功能、全方位、多層次,廣范圍、寬領域的服務體系,加快我國建設模式與國際建設管理服務方式接軌。(徐敏)
熱詞之四:雄安新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正式宣告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將之稱作繼深圳特區與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將要承載的重任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使命具有跨時代意義,使得新區建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這場繼往開來的建設盛宴中,自然不會少了建筑企業的身影。在雄安新區容城縣被稱作“央企大街”的奧威路上,遍布著中建二局、中建四局、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上海建工等熟悉的名字。早在今年8月,這些建筑企業便開設了辦事處,在即將到來的建設大潮前厲兵秣馬,嚴陣以待。9月9日,在容城縣未來的臨時辦公場所的泥土地上,“雄安第一樁”被正式打入,標志著雄安新區基建工作的起步。10月9日,在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公示了雄安新區9號地塊一區造林項目和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的招標公告。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角逐,“雄安第一標”的殊榮由中建三局等十六家單位共同分享。就在本文刊出的時候,由中建三局建設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經結構封頂。
在雄安之外,全國各地都在翹首以待,期盼著這一不同于以往開發區的浩瀚工程將會采取怎樣的新思維、新技術。目前,總規劃方案尚未出臺,但是種種預判的聲音已經不絕于耳。中國建筑設計院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守峰認為雄安新區百分之八九十都將是裝配式建筑;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則認為五年內,雄安新區綠色投資需求可能達到一萬億元;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已經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約,將在智能交通、物聯網等領域發以待力。
打造“智慧城市”。雄安的未來會如何,讓我們一同拭目(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