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勢一周大事記
人民日報多省市調查報告:民間投資下跌罪魁禍首究竟是誰?
地方和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文件,在土地、稅收、財政補貼等方面給養老機構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但享受對象多限于政府辦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民間養老機構能享受到的很少。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1/91937.html
業內:PPI或轉正 下半年建筑業增加值增速有望加快
分行業看,受益于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數,下半年第二產業同比增速可能上行;服務業增加值二季度可能減速,但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具體來看,下半年制造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均由于低基數效應而有所加快。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1/91941.html
國務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將著力把實體經濟拉出“泥潭”
在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李克強聽取了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成效和當前市場流動性等情況介紹,叮囑他們要跟蹤國內外形勢變化,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組合,創造有利于發展的金融環境。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2/92074.html
中國經濟現“懸崖式”下跌主因探略 誰才是背后元兇?
目前商業銀行一般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2016年第一季度為5.67%,已達歷史最低水平。反映到作為融資主體企業的報表層面,就是2015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息支出”累計同比加速放緩,并最終在2015年第二季度進入負增長。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2/92079.html
人民日報:去產能要堅持自己的節奏 忽視他人道短長
化解過剩產能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并非朝夕之功,而且中國去產能會全面綜合考慮市場自身規律、新舊經濟動力交接與社會民生保障等諸多因素,不可能僅僅以壓減多少產能、倒閉多少企業作為簡單的衡量標準。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2/92136.html
專家:供給側改革是場難打的硬仗但可設五道底線“破敵”
作為今年5項重點經濟工作之一的“降成本”一直備受關注。近日,國務院再次對降成本祭出“重拳”,盤活建筑業企業近萬億元資金,我馬上想到投資下降危險。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2/92144.html
政協林毅夫: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引擎 每年貢獻30%以上增長
中國是一個中等發達國家,即使現有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造船等產業出現相對嚴重的產能過剩,以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因工資上漲失去比較優勢,這些均屬中低端產業,中國可以向中高端產業升級。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2/92204.html
在博弈中蹣跚前進 中國“去產能”下一步該如何推進?
報道稱,不只是松汀,上海寶山鋼鐵在廣東啟動了最先進的鋼鐵廠,一度停業的河北中小鋼廠也在都陸續復產。去年,中國永久關閉的鋼鐵廠不及整體鋼鐵產能的2%。同一時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http://www.w9nmc.cn/html/ds/20160623/92217.html
李克強:將抓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會議指出,從督查調研情況看,這幾年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促進民間投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大大激發了民間投資活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了大批新的市場主體,增強了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