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
文件指出,研究推動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嚴厲懲處規劃建設管理違法行為,強化法律責任追究,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此次出臺的文件還將“加強城市規劃”放到了各項措施的首位。“充分體現出城市規劃的戰略性引導和剛性控制作用”,徐澤表示。
將依法治國放到城市治理的語境當中,就意味著要依法依規治理城市。城市建設“規劃為先”是人們普遍認同的最為科學、有效的方式。但康俊亮指出,過去一些地方領導對規劃的干預過多,導致規劃執行力不強,文件提出將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就是要堅決遏制領導干部隨意干預城市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的現象。
此外,徐澤指出,還需要推動多規合一,避免因“規劃打架”而導致約束性、執行性不強的問題。
工廠造新房
用類似“搭積木”或者“拼裝汽車”的方式建房子,將是未來10年時間內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變化。文件中指出,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康俊亮告訴記者,這種住宅產業化方式其實官方已經推動多年,但阻力比較大。其原因在于一旦全面鋪開,相關工種和產業鏈就被淘汰掉,所以推動有難度。但這種裝配式建筑帶來的好處不可忽視:不僅能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還能提升工程質量。“產業工人不足以及不同建筑質量參差不齊的難題就解決了”。
共享城市
徐澤認為,共享城市理念的提出是此次文件的一大亮點。如:文件規定,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再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0%以上。“共享城市的理念來自于新常態背景下,城市發展以質量為主導以及其中對‘以人為本’的體現”,徐澤說。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暌違多年后再度召開,城市的“火車頭”地位得以明確。專家們認為,此番“路線圖”的出臺或將引導這個“火車頭”重啟中國城市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