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界一周大事記
我們剛剛經歷了中國建筑設計行業最美好的時代,時至今日,峰回路轉。從2014年起,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地產大潮開始逐步褪去,整個行業開始感受一絲微涼。但到了2015年,整個行業迅速進入冰點,進入到深度極寒的狀態。整個行業都在摸索下一步的轉型升級之路。
“反對標志公開征集”!設計師的春天到了?但東京奧委會想哭了!
關于東京奧運會這事,估計是安倍拜鬼社多了,終于蹭上了“霉運”,先是奧運會主場館設計被指責,然后佐野研二郎的方案被比利時設計師指出抄襲,弄得奧運會組委會損失慘重,接著又開始重新征集,結果現在又被美國平面設計協會投訴了,反對通過眾包選擇標志,不尊重設計師(真是狠狠甩了豬威客一嘴巴),出來作孽總有人收的。
據報道,日本體育振興中心(JSC)14日公布了新國立競技場(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的2個設計草案。但官方沒有公布設計者的名字,僅公布了設計圖和總工費、工期等信息。
A方案中,建筑物房頂使用大量木材,總工費約為1490億日元。B方案中,建筑物外圍由72根木柱環繞支撐,使人聯想到日本的神社和繩文遺跡,總工費約1497億日元。兩種方案都力爭在2019年11月末完工。
這幾天,本就不大的藝術圈被一件高能發酵的事件持續刷屏--朱葉青發起的與中國美術學院眾教授學術PK。
丑陋建筑折射出了種種建筑亂象,評選引發了整個建筑界的反思與警醒,對一些貪大、媚洋、求怪的業主和甲方也是一種無言的聲討。我們始終認為“建筑審丑”是一種社會監督和文化引導,通過“審丑”遏制丑陋建筑的出現,抨擊創造丑陋建筑的行為。我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抵制丑陋建筑,創造健康的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