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眾多企業涌入互聯網家裝行業,說明這個領域確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大家都感覺到用戶存在痛點;另一方面,相關企業得到資金支持,也驗證了這是個合理的創業領域。但行業未來兩年一定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
隱形風險需謹慎
根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CIDA)發布的數據,2013-2014年,中國家裝行業增速都超過了10%,2014年家裝行業總產值約1.5萬億元。而在網絡需求上,2014年家裝行業日均搜索指數達到了260萬,環比增長14.4%。家裝行業搜索指數受樓市回暖影響,呈現穩步升高的趨勢,“互聯網家裝”市場需求已經初現規模。
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有兩面性,人們在享受其優點的同時,也必然會迎來措手不及的負面效應。
一方面,市場各類新建材層出不窮,價格千變萬化,消費者在裝修中時時會改變最初設想;另一方面,實際施工中總會遇到超出標準化裝修的情況,需要改造或加項。中裝協的調查數據顯示,僅以施工時間為例,從用戶簽約到實際開工,并非那么快捷,比如“愛空間”承諾的20天施工,實際上還得加上備貨時間;而“搜房網”的施工時間是50天左右,但尚不穩定;“樂屋家裝”因要滿足多樣化家裝的需求,所以工期不穩定。
互聯網家裝平臺能否做大,取決于能否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將不透明的產業變得標準化,另一個是將“馬路游擊隊”改造成專業化、產業化的工人。
除此之外,裝修建材、設計方案、施工質量等,都與傳統家裝公司一樣,也存在潛在的風險。業內專家建議,若選擇互聯網家裝,一定要利用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一旦出現問題,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