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移動裝修平臺還闖出一匹“黑馬”,主打“免費設計、免費報價、免費量房”和“裝修滿意后付款”的“土巴兔”,特色服務是提供遠程看工地、裝修日記、裝修理財等,對準備裝修的業主提供免費量房、報價、空氣檢測等贊助服務。
“互聯網家裝”的優勢顯而易見,即省去繁雜的中間環節、透明度強,工序和價格標準化。但是,由于目前互聯網家裝市場雛形初現,各路力量形態各異,一場“互聯網家裝的爭斗”在所難免。
隱形風險需謹慎
多問幾個為什么
根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CIDA)發布的數據,2013-2014年,中國家裝行業增速都超過了10%,2014年家裝行業總產值約1.5萬億元。而在網 絡需求上,2014年家裝行業日均搜索指數達到了260萬,環比增長14.4%。家裝行業搜索指數受樓市回暖影響,呈現穩步升高的趨勢,“互聯網家裝”市 場需求已經初現規模。
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有兩面性,人們在享受其優點的同時,也必然會迎來措手不及的負面效應。“原本計劃11月底完工,現在馬上臨近中旬,卻沒人能告訴我準確的竣工時間,估計怎么也要推后一個月了。” 網友米樂抱怨道,“從測量到選材,再到裝修,每個環節都會有新問題出現,原本的入住計劃被打亂。”
米樂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個例,一方面,市場各類新建材層出不窮,價格千變萬化,消費者在裝修中時時會改變最初設想;另一方面,實際施工中總會遇到超出標準化 裝修的情況,需要改造或加項……中裝協的調查數據顯示,僅以施工時間為例,從用戶簽約到實際開工,并非那么快捷,比如“愛空間”承諾的20天施工,實際上 還得加上備貨時間;而“搜房網”的施工時間是50天左右,但尚不穩定;“樂屋家裝”因要滿足多樣化家裝的需求,所以工期不穩定。
除此之外,裝修建材、設計方案、施工質量等,都與傳統家裝公司一樣,也存在潛在的風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法教授焦志勇提示網友,若選擇互聯網家裝,一 定要利用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無論是何種形式的互聯網家裝,一定要落實到合同上。不要怕麻煩,裝修主材、施工時間、監理等細節不能忽視。不懂的地方,一 定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一旦出現問題,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