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初,兩家房產行業的龍頭企業萬科和鏈家高調公布,雙方將合資組建新的獨立家裝公司。前者是已經躋身全球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后者為國內最大二手房中介,怎么就走在一起做裝修了呢?一方面,與兩家企業所積累的管理治理體系、高質量的服務經驗以及對整個家裝生態系統認知程度存在必然關聯,另一方面,中國房產行業逐漸步入“白銀時代”,使得萬科鏈家瞄準了鮮有企業涉足的“存量市場”,即針對散戶的“舊房裝修改造”這一專項領域。
因此,10月將正式落地的“萬科鏈家裝飾”讓不少傳統家裝企業都再難安心定志。除了來自近兩年互聯網家裝企業的份額搶奪之外,這一合作模式無疑促使許多傳統家裝企業開始重新預判未來行情并對業務類型進行再調整。
其實,倒逼傳統家裝業轉型的潛力早在前幾年就顯露苗頭,信息不對稱、行業不透明等問題屢見不鮮。據中裝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產值已達3萬億元,從業公司近 15 萬家,但絕大部分線下公司小而分散。這似乎意味著,看似巨大的市場份額實則是被幾家或十幾家企業所占據和把控著。雖然“二八定律”已成為普遍真理和共識,但中小傳統家裝公司依然需要找準核心發力點,積極謀求聯網轉型,力求在家裝家飾這片肥沃土地上占有一席之地。

家裝O2OPK傳統家裝公司,誰才是贏家?
2015 年,傳統家裝的最大威脅者無異于,土巴兔、齊家網、家裝E站、愛空間等十幾家崛地而起的家裝O2O企業。據估計,今年“互聯網家裝”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00億,其中深(深圳)企有望再度成為領頭羊。但在新進者爭先搶占這個所謂的家裝行業“風口”同時,一批建筑裝飾老牌企業,甚至其他行業的品牌商也開始了在互聯網家裝市場的“跑馬圈地”。
這幾年,“業之峰”一直在構建F2B2C模式的電商O2O平臺,通過與少數廠家、知名設計師合作,進行產品搭配后形成主材包,去除多余的中間環節、去中間化成本,以此打通家裝電商的經脈。
另一家北京裝飾企業“龍發裝飾”近期也推出一套適合互聯網時代的快裝產品,2居室的房子7天,3萬元即能完成。
而蘇州的一家上市公司“金螳螂”于去年收購了“家裝e站”后,今年可謂快馬加鞭,在全國簽約了260多家城市,迅速布局全國家裝市場。
此外,2015年4月,國美在線宣布,將聯手家裝龍頭“東易日盛”正式推出家裝電商品牌“國美家”。與其它互聯網家裝平臺一樣,國美家也是雄心勃勃,信誓旦旦地要“裝點十萬個幸福家”。無獨有偶,搜狐焦點也于上周推出O2O家裝服務,并放出“對長期以來不規范、不透明的家裝市場進行革命性的優化”的壯語。
從以上幾家老牌家裝企業以及國美在線、搜狐焦點的戰略上,可以看出每家的轉型方式都不盡相同。從產品到模式,從渠道到管理,從設計到施工,各品牌家裝公司大展拳腳,在各自認為對的方向上,開拓突破。但面對過熱的家裝O2O市場,或許一味且盲目地向前沖,甚至因此稱“傳統家裝企業將死”,都并非在“革命來臨” 時的理智思考。
例如,打著雷軍旗號、號稱“小米家裝”的“愛空間”近期則被曝由于受困于產能,每月僅可接50單左右,也尚未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因而,想要顛覆傳統家裝行業顯然并不容易。
其實,家裝O2O與傳統家裝公司誰才是贏家,這個答案應放置在未來行業競爭中,但又需回歸產品與服務這個本源。因為只有產品、服務才連接著“人心”。所以,孰強孰弱,只能靠對這二者、對品牌的建構能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