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區改造項目首度摘得大獎,延續歷史文脈成獲獎工程亮點,綠色生態成為重要考核標準……在科技之外,第十一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彰顯出更多人文色彩。
7月9日,第十一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32項工程捧得象征我國土木工程領域科技創新最高榮譽的詹天佑大獎獎杯。
與以往不同,本屆獲獎項目中不僅有高、大、精、尖的大型公建和路橋工程,還有以居住區改造為主要內容的舊城改造項目。這些獲獎的工程項目不僅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還彰顯出濃郁的人文色彩。
32項獲獎工程引領土木工程科技風向
詹天佑獎以鼓勵和表彰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的自主創新為宗旨,歷屆獲獎工程在新技術應用、新工法探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今年最新“加冕”的32項工程也不例外。
獲獎工程天津環球金融中心的“津塔”部分采用薄鋼板剪力墻結構,其336.9米的高度刷新了世界鋼板剪力墻高度紀錄,是目前我國唯一采用全焊接純鋼板剪力墻結構的超高層建筑。獲獎工程深圳大運中心采用單層折面空間網格結構,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此種結構體系建造的土木工程。北京雅世·合金公寓運用新型工業化住宅體系與集成技術,通過支撐體、填充體的分離,使住宅具備結構耐久性……其他獲獎工程在技術、工藝等方面,也各有創新點。
除了結構技術等方面的創新之外,綠色生態也是詹天佑獎引領的土木工程科技發展方向。京滬高鐵天津西站站房工程是我國首個應用低碳型冷熱電三聯供技術的大型公建工程,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貴陽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工程創新了巖溶地質環境條件下的體育場建造技術,部分看臺依山而建,縮小了山體開挖量,實現了節能環保,減少了對生態的破壞。天津港國際郵輪碼頭工程利用海水作冷熱源,節能、環保地實現了大空間中央空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