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組織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優化“十二五”階段目標和任務,為《“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規劃》的實施提供科技支撐。組織開展直排重點領域尤其是湖泊地區的典型城市高標準減排綜合示范工作。
組織實施高分專項——《城市精細化管理遙感應用示范系統》項目,在城鄉規劃和動態監測評價等方面開展遙感技術應用示范工作,加強遙感數據獲取、存儲、處理和應用服務能力建設。
組織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研究建立智慧城市技術標準和評價體系,引導城市政府整合信息資源,開展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在建筑節能監管和地下管網管理等領域的開發利用,優化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
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科技合作
繼續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國際合作。繼續支持、指導北戴河新區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工作,總結經驗,擴大影響,加快推廣;繼續組織“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建筑節能合作項目”,開展超低能耗建筑技術研究與示范。完成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供熱改革與建筑節能”項目,總結項目成果并宣傳推廣。與教育部、衛生部共同指導完成“公共建筑(中小學校和醫院)節能項目”學校節能改造示范、醫院節能改造工程示范。啟動“中國城市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項目”,從城市規劃層面研究促進建筑節能,開展公共建筑能效對標與信息披露研究與試點。繼續推進中加現代木結構合作,組織木結構建筑發展現狀調研,研究制訂木結構建筑發展規劃,推廣現代木結構建筑技術。
大力開展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技術合作。確定與德國、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合作開展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技術示范的城市,督促落實示范內容并組織實施。啟動“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開展低碳生態城市相關技術與管理方法研究與宣傳工作。
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在天津、烏魯木齊組織開展供熱系統熱源和熱網能效調查,完成中國北方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基準線研究工作,組織開展中國建筑領域低碳發展戰略研究、應對氣候變化的建筑低碳標準和制度研究與推廣等項目。
繼續組織中國市長赴德國、美國進行建筑節能與低碳生態城市專題培訓。繼續依托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組織行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出國學習考察。
積極推進墻材革新
組織研究制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和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技術指南等,組織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試點工作。
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評價體系,開展綠色建材評價試點工作,完善綠色建材用于綠色建筑的相關標準。
建立建筑工業化部品生產、裝配等標準體系。組織開展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研究工作,支持建筑工業化發展和全裝修住宅建設。
提高外墻外保溫施工人員技術和操作水平,組織編制崗位培訓教材,開展外墻外保溫施工人員崗位技術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