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鷹牌集團第三次收購,其主要目的在于為了快速提升產能以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鷹牌集團副總裁陳賢偉認為,這種由企業自發參與的業內兼并重組行為,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也必然會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此外,陳賢偉還透露,鷹牌集團與鷹牌陶瓷在今年前十個月分別獲得了超過20%至30%的同比增長,如果這個增長速度能持續到明年6月,鷹牌集團或將會再次對同行企業實施收購。“但是,鷹牌集團要專業做好中國陶瓷,我們不會染指專業以外的事情。”陳賢偉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宗收購事件,雖然兩個集團的目的各有側重,但是都特別關注地到被收購方的資源容量和性價比。
同時亦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的競爭是企業資源容量的競爭,包括流動資金、產品技術、市場渠道、消費群體、管理經驗以及周邊的各種配備等等。受到整體市場疲軟和企業戰略時間觀的影響,目前呈現出三種業態,第一種是有能力逆市上揚的;第二種是不上不下的;第三種是經營壓力巨大、甚至難以維持的。“第一種企業可以趁機把第三種吃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第三種企業也可以自動投靠第一種企業,借力突圍;第二種就比較麻煩,想吃人家不行,被人家吃又不愿意,那么他們將會在下一階段死掉。”
政策鼓勵并購整合
作為全球陶瓷產量最大國,我國生產基礎可謂十分雄厚。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全國陶瓷磚生產量高達8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4.9%;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6月,全國陶瓷磚產量為42.833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8%。
支撐這個數據的是全國20個重點產區數百家企業群體的3000多條瓷磚生產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企業群體中,規模能夠達到5億以上的,只有諾貝爾、東鵬、新明珠集團、新中源集團、宏宇集團、順成集團、博德、歐神諾、斯米克、蒙娜麗莎、匯亞、能強、金舵、興輝、金意陶、嘉俊、簡一、特地、L&D、鷹牌等數十個企業或集團。
“2011年,我國城市化達到了51.2%,但工業指數已經達到了4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的現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在世界上將會越來越大,但是如果傳統產業再繼續任由價格競爭下去,最終都將會面臨全盤虧損的局面,如果單純依靠政府短期投資救市,反而亦將會再次貽誤產業轉型時機。”廣東金融學院教授、《金融與經濟》特約撰稿人張雪奎認為,只有通過促進中小企業進行并購整合,實現從數量增長型向以注重質量和效益型轉變,并從發展模式、產品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品牌公信力、營銷渠道、原材料采購、售后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加以改造,最終才能達到產業整體升級的目的。
事實上,無論是中央還是各地政府,在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高度關注并寄予厚望的同時,也在竭力為經濟轉型提供平臺及政策的支持。“十二五”開局年,國家頒布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主張“通過政策鼓勵優勢企業進行資產并購整合”。
在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更加明確地提出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以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意味著“三高一低”的陶瓷企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
☆☆☆☆每日精彩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