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巨頭“集體”潰退
實際上,家得寶并不是第一家關閉在華門店的外資家居建材巨頭。早在2005年4月,德國第一大家居建材歐倍德就對中國業務作出判斷,并將其悉數轉讓給英國第一大建材超市百安居。
定位于打造倉儲式建材超市概念的百安居一度被業內認為是最有希望在中國扎根立足的外資家居建材巨頭。然而,這家英國巨頭自2009年曝出在中國市場連續四年虧損,且虧損擴大已達5億元之后,其母公司英國翠豐集團大舉收縮戰線。
在過去的兩年中,百安居陸續關閉了在中國的20多家門店。余下41家店鋪中的17家轉型“T計劃”。但據業內透露,百安居“T計劃”近期也陷入困局。
宜家家居還算好一點,但這家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今年以來代工廠不堪壓榨與之決裂,之前曾頻曝質量問題。
在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看來,宜家家居在國外基本都是做低收入者生意,其選址大部分是在郊區,租金較低,所以可以滿足其低價策略。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宜家家居的選址基本都是CBD,如廣州的中信廣場地段,租金很高,其運營成本提高的同時,又要堅持低價策略,所以不難理解宜家低價代工、高成本銷售的零供問題。
“如果一味地降低代工價格,以此來維持其低價策略,那未來的運營肯定會出現更多問題。”王克說。
“外資超市缺乏本土化的運營模式在中國市場面臨瓶頸。”李俊明認為,退出的原因與家居建材的超市銷售業態相關,在國內市場,超市銷售業態與傳統的家居消費模式是相悖的。
家居版圖生變
家得寶關閉中國區的傳說雖由來已久,但行業人士認為,最終令其打定退意的,應是國內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在日前公布的行業景氣指數顯示,2012年1-6月,全國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大幅回落25.2個百分點。其中,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累計達到5539.3億元,同比下降7.66%,這也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的增速下滑。
數據在現實中很容易找到注腳。以北京為例,今年3月份,有著“京城八大燈飾城”名聲的八方龍燈飾城被改作花鳥市場,北京的家居建材行業就開始了一輪倒閉潮,短短半年時間,北京的家居建材賣場關門倒閉的數量竟達到了8家。
“這對于國內家居建材銷售行業來說是個機會。”李俊明告訴記者,家居行業在經歷了樓市調控、原材料漲價、通貨膨脹、競爭升級等重重壓力后,已宣告結束暴利時代。在家居產業變革下,為了尋找突破口,眾多家居企業開始積極尋找創新經營之道,其中構建多元化的渠道已成為業內共識。
“我們的優勢就在于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曹躍偉對本報說。
曹躍偉聯合十幾家宜家前代工廠組建了一個叫嘉宜美的大型家居商超,計劃在3年內開200家店,其自身搭建的電商平臺已經于9月16日正式上線。
“家得寶全面退出后,中國家居賣場的版圖也將產生一些變化。”在李俊明看來,中國家居賣場品牌占據絕對優勢,除了跨國賣場品牌成為中國家居賣場的最大贏家,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中國家居賣場品牌的優勢將持續擴大,并整體發展處于穩定期。如何打破平衡,出現家居賣場的壟斷性品牌尚未可知。
“從目前來看,每家都有幾率,只有找到新的模式或者新的突破,這一格局才能夠被徹底打破。”李俊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