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安全標準缺失是禍根
在黃鳴看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之所以出現種種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存在監管空白,強制性安全標準缺失。
記者了解到,《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第一個強制國家標準,已經從8月1日起實行。該標準規定,從9月1日開始,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必須貼上能效等級標簽后才能上市銷售。
但這個強制性國家標準不能解決目前存在的所有問題。“這一標準僅能解決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損耗和熱性能問題,當務之急是出臺強制安全標準。”黃鳴說。
“太陽能熱水器出廠時只是半成品,安裝不好,則后患無窮。”黃鳴說。
黃鳴稱,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只提供主機(包括水箱、支架、真空管等部件),與之相配套的管路、保溫、混水器具等配件由經銷商從市場上采購,很難保證質量。此外,大多數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都不具備全國性服務網絡,這些都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顯然,在行業領軍人物黃鳴看來,比推行強制能效標準更為緊迫的事情是強制安全標準的落地——如果產品安全都無法保證,談論能效并無太大意義。
因此,黃鳴建議,首先,應明確規定家用太陽能熱水器主要部件(內膽、支架以及安裝所用零配件)使用材料的強度、耐候性、耐腐蝕性等。其次,明確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儲熱水箱、管道配件、控制器、電輔助加熱、安裝材料等主要部件和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內產品的性能等。再其次,明確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施工、固定材料、緊固程度、抗風等級、防腐能力標準。
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身為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黃鳴曾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出出臺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的意見。那么,為何強制安全標準至今未出臺?
“如果強制安全標準出臺,現行的行業潛規則將無立身之處,全產業鏈成本(材料、配件、制造和安裝等成本)將提高30%左右,從而引發諸多企業虧損甚至倒閉。”黃鳴說。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次發布會舉行前,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聯系了黃鳴,與其商討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的相關事宜,皇明也正式向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交了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建議書,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已進入初步審核階段。
強制安全標準出臺后,企業就有標可依了。“就好像交通部門對高速路的監管:沒安裝攝像頭的路段總是有司機超速行駛,但如果司機知道哪里裝有攝像頭,就會嚴格遵守限速規定。”黃鳴如此比喻說。
事實上,盡管近些年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研發了不少新技術,但因為各種潛規則,這些新技術都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導致整個產業集中度較低,魚龍混雜,行業排名前20的企業規模較小,同質化競爭嚴重,核心競爭力較弱。同時,太陽能熱水器安全問題頻出,導致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嚴重萎縮,消費者紛紛將目光轉向了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整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銷售額不如格力空調2011年的銷售額(800億元)大。
業內專家認為,在行業市場前景不明朗、太陽能熱水器產品質量堪憂的情況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洗牌已經迫在眉睫,而推動行業大洗牌的契機將是強制安全標準的出臺。
在本次發布會上,黃鳴宣讀了《告同行的一封信》,提醒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產業“地震”就要發生,會有一大批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要進行自救,就必須不斷創新技術,增強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