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裝:技術管理能級提升成就長青基業
在競爭激烈的建筑裝飾市場上,大型建筑裝飾企業的企業總部向何處去?上海市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建裝)給出的答案是:總部應具備強大的技術指導能力與產業支撐能力,致力于解決下屬單位無法解決的問題;總部應建立信息交流平臺,提供全方位的即時技術服務;總部應擁有一大批技術帶頭人,形成實力雄厚的專家庫,打造專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
上海建裝的總部建設重點處處離不開技術二字。對此,劉淳擲地有聲地強調,高人一籌的技術和管理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所在!
劉淳進一步介紹說,公司不斷采取了一些“超常規”做法,不斷致力于強化總部功能,提升企業技術管理能級:投資1.5億元建設產業基地,拓展木業、幕墻和金屬加工等裝飾產業鏈;全資引進了上海木材工業研究所,其較強的科研能力與公司的技術應用形成合力,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每年引進100名以上應屆畢業生以及大量成熟人才,擴充基層一線,壯大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目前,公司已成為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是上海市建筑裝飾企業中的唯一一家。
在總部強大的技術實力支撐下,上海建裝承接的外灘18號麥加利銀行工程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文化遺產杰出貢獻獎,這也是當年中國唯一一個獲得此項大獎的工程。另外,上海建裝還先后承接了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外灘2號阿斯特·華爾道夫酒店等10余項歷史保護建筑修繕工程。在這一領域,上海建裝成了名副其實的“外灘王”。
不僅如此,上海建裝在五星級酒店、5A級寫字樓、高檔住宅會所和標志性公共建筑市場上也大有斬獲,相關業務量占公司業務總量的60%,僅2011年就建設了13個五星級酒店。
上海新麗:企業文化與信息化互動提升“軟實力”
周基波在峰會上介紹了上海新麗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新麗)通過企業文化與信息化互動來提升企業“軟實力”的做法。
2003年,上海新麗就全面啟動了信息化建設工作;2004年4月為公司量身定做的ERP系統正式上線。在公司總經理陳麗的主導下,該系統不斷改進,日臻完善。
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蘇浙滬到京津魯,從港澳到美國;信息化平臺可以實時動態反映工程狀況,即時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信息化平臺,對覆蓋全國范圍的材料商、合格分供方的資料庫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篩選。通過信息化平臺,創建學習型組織,培養了相當大一批項目經理、項目工程師、項目經濟師等技術骨干……
在信息化管理系統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產生新老管理模式間的矛盾。上海新麗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周基波說,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勇于打破來自企業內部的各種阻力,調整組織結構,加強橫向協調,不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任何變革其實均都來源于自己的信念,而信念的確立,在新麗公司最為倚重的就是企業文化。
周基波認為,作為人文管理的企業文化建設和作為技術管理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在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中是相輔相成的。思想和技術是有交集,兩者互補更能保證目標的實現。
周基波強調,在現階段的市場條件下,企業可以改變的唯有其自身的內部因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但在于市場營銷、降本增效、技術創新等“硬實力”,而且還在于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