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裝杯”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城市巡講深圳站活動成功啟動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3-06-03 11:41:2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放視頻
李平:這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環藝系同學的一些作品,其實我們還有大量室內設計的作品,包括朱院長帶的那個酒店設計的很多精彩的作品,所以都是非常符合這次中裝杯的要求,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希望的就是整個社會多多關注深圳大學,多多關注深圳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系的學子們,謝謝。
主持人:看了剛剛的視頻讓我最直觀的感覺是震撼,我覺得在場的應該給個葛靜同學掌聲鼓勵。聽完學院派李教授的發言,而欣賞了這么美的作品,下面我們有請實戰派的深圳畢路德建筑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杜昀先生。
杜昀:理想、意境、哲理、道德,設計人應該遵循的四個原則
深圳畢路德建筑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
深圳畢路德建筑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建筑師杜昀
我剛才看你們做的那些東西都覺得這個世界是變化比較快,30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想象不出來能有這些東西?,F在看孩子們這些東西,確實是挺難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這個杯那個杯都讓我去評圖,每次拿了這些圖以后我一看很失望,你這個怎么就比賽了呢,差得很遠。所以今天我想就以自己的一個見解,就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或者是一個設計系的一個同學,可能我老派一點,應該追求就是什么東西,有什么東西可以看,可以想,可能跟這個現在孩子們流行的一些東西不太一樣。
我想講四個原則,這四個原則是我個人遵循的四個原則,也是我認為作為一個設計師或者是作為一個做設計的人應該遵循的原則。這四個原則我比較簡單說是叫做理想、意境、哲理和道德。這四個原則我從業這二十多年來做為一個注冊建筑師,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自己的一個心得。我講給不少的年輕的設計師聽過,有覺得還可以,有覺得不以為然。
這四個原則出于這么一個背景,就是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讀圖時代,太容易獲得圖像型的信息了,這個確實是一個好事,我三十年前念大學的時候要在清華的圖書館和資料室里找到一份有圖象的資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是1983年,你們這個學校成立,我1984年和當時的黨委書記羅書記,因為我跟他太太很熟,他帶我來過深圳大學,那時候深圳大學是一本書都沒有,真是一本書都沒有,建筑系沒有任何的圖像型資料。所以在沒有圖像型的資料里受訓練的腦筋,跟你們在這個時代在充滿了圖像型資料是不同的。
今天,你幾乎可以不用任何文字的表達。比如今天我吃了一頓飯,這頓飯很好,那么如果古人他會寫首詩,那么現代人也許前兩天他還會寫博客,現在可好,拍張照片擱網上去你看吧,很簡單。就是當人們缺乏了一種消化的機能,完全變成了一種前層的思考以后呢,我覺得這設計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認為現在很多同學做的設計,包括這些很絢爛的東西,從技巧上來說我很服氣,也包括我看到的美國的一些研究生做的一些東西,你要想把它理解透了或者想把它那套方法論研究透了,都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或者說是很痛苦,但你會發現呢實際上它又很表面,非常的膚淺,那么這個原因呢我覺得最主要是跟這個圖形時代的這個特征有關系,當然我并不反對這個圖形時代,時代是在進步,所以是一定要讀圖的,但是我想我那四條原則可能是對讀圖時代的一種修正性的東西。
這個就是我這個講這四條原則一個大背景,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跟我那個時代差距是很遠的。第一條叫理想,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大家都還談理想,現在誰也不會談理想了,覺得理想是個很抽象的詞,這個我也理解,但是我覺得至少我們作為設計的人來說,應該有一種對美的追求。你不要覺得很簡單,其實我發現實際上大多數設計師在做的過程中,就不知道什么是美了。黑格爾就是說過什么是美,奇怪就是美,你要創造出不同的東西出來,通常大家理解美就是要陌生化,就是恨不得把這個東西弄得你認不得了,它就會美了,其實不盡然。我覺得美還是有它本身的一個特定性的。我跟很多同學都推薦過,你去看一看臺灣有一個講美學講得很通俗的一個人,他寫了很多書,那個人叫蔣勛,是臺灣的一個教授,我覺得他把美演繹得還是很不錯的。當然核心的是作為一個設計人或者設計師或者設計的一個學生,你還是要有一個追求,你要去追求一種美的東西。至于說什么是美,怎么去提煉美的東西那是你個人修養的問題。我覺得理想是肯定還是要存在,沒有理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第二個原則做境界。我很喜歡這個王國維對人生三境界的歸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等。我很小的時候學畫就老是去畫王國維先生以前住的那個老宅子,我當時并不知道王國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么后來當我了解到這個人的時候我很推崇他的對詩的解釋,他基本上是他創造了意境這個概念。意境我覺得它有一個核心點,它是有級別的。所以很多人在談到人生境界,在談到創意境界,或者談到詩的境界,它是有一個進階的。在國外的文化里也有這種內容在,不過概括得沒有那么清楚而已。我覺得在藝術文化里你要有一個向更高的境界,向更高的這個位置去追求的這么一種動機和愿望。
對于這種境界和意境的理解是含有比較強烈的中國文化本身的背景。大家都知道最出名場景,如果美國,那是拉斯維加斯,威尼斯,我就做個橋,埃及,我就做個金字塔。好萊塢電影里也是以場景為勝的,比如說前兩年的《阿凡達》它做了非常奇妙的產品,它用那個場景去打動人,但是如果你過了兩年你去看李安拍的《少年派》,我認為從中國人的理解來說,也是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說,它實際上要比《阿凡達》提升了一個境界,它是有意境的。
中國的這個意境的概念呢是比較難以言傳的,比如說一般的園林設計里面,很多人就去拙政園,拙政園里有一景叫小滄浪,假如不是那個亭子提了個字叫小滄浪,誰去了以后都會很失望,這不就是一個亭子放在水邊上這么一個技巧,為什么這么出名,那么它出名是在給人聯想到的這種波瀾滔天的意境,這個是它的一個升華。如果我們做的場景都是像拉斯維加斯這樣實的東西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走在這個審美的一個最基本的階梯上。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東西再上升一個層級,能夠達到王國維先生說的這個意境的標準,或者我們干脆叫做詩意狀。
文章是文章,它不叫詩,你把它變成詩意化一個東西以后呢,它才叫詩。這個作品也是同樣的,你達到這個境界以后,我認為才能稱之為一個設計一個創意或者一個作品。否則滿街都是,去看所有的樣板房都可以做成這樣的,所有的酒店都可以做成那樣子。我認為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說,就不是你的,這只是你的一個基本吃飯的家伙,這是你的技巧。我覺得做得再炫的一個形態,它如果只是形態本身,它依然不能提升為一件藝術品。所以在設計藝術品這個境界里和設計一個功能性建筑之間,其實還是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中間還是有很高距離,這就是我說的,你要達到對于意境,對于境界的不斷晉升的追求,才是真正設計師所走的道路。
第三個原則我叫哲理化。我一直說我說現在孩子們都不學哲學,其實也可能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過來是由政治到哲學的一個過程。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進到大學的時候,是從一個完全封閉化的,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東西的這么一個狀態,突然開放了,有這么這么多東西你可以去學,可以去看,那么我們會很快的去學,去看,包括其中的包括很多哲學部分,包括作為現代藝術基礎的一些哲學理論,我們也可以去看。但是現在我覺得由于讀圖時代和速讀時代,孩子們可能接受的這個信息相對來說都比較片斷,只知道結論,只知道中介語,而不知道整個系統本身。
民國時期很多大師對于哲學給了一個總結,哲學是人生向好之學問,就是說哲學是研究人生怎么才能更好,我一直很相信這個理論。我覺得人生不要說你的設計過程,如果你沒有哲學上的追求,你不管你信什么,不一定把它當作一個信仰,哲學跟信仰還是兩回事,你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沒有對其進行哲理化的研究和哲理化的系統升華的話,你很難最后升華到對于這個東西的深度上去。
為什么很多讀圖時代的東西,包括我們現在的設計作品,甚至我們現在完成的很多作品,坦率的講也包括我自己完成的很多東西,我都覺得它很淺,因為它不存在一個哲理化的內容。在變成一個真藝術品之前,如果沒有一個哲理化的上升的過程,你是不可能把它變成一個真藝術的。我覺得區別一個工匠和一個藝術家之間的一個本質就是在于這個藝術家是在思考,也就是說他是有哲理的。而工匠本身是不思考的,他只是按照他的經驗去把東西做出來就OK了。
好多現代藝術看不懂,但同樣都是看不懂的東西,你還是可以感受到它本身的一個深度,而這個深度本身,我覺得就是在于它在哲理化的思考,當然這個哲理化的思考它不是藝術本身的全部,這個藝術還是回到第一點,還是要美的,它是要有境界的,但是它一定是要有哲理化的思考。
第四個原則是我定給我自己的,或者說我定給我們企業的或者我定給我們從業人員的,是道德。我在美國考注冊建筑師的時候,因為它是電腦考試,打開屏幕首先就是一條,告訴這個考試不能保證你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筑師,但是它滿足你成為基本建筑師的標準。那么什么是基本的建筑師呢,它底下有句話,基本的建筑師是做一個有道德的建筑師。
在拿到注冊章之前我要去上一個課,實際上就是一個職業道德教育,它告訴我們,什么事是不能做的,你的行為準則是怎么樣的,如果你做不到這些東西,那對不起,我們隨時有可能把你的這個章給拿回去。
另外一個我開始覺得也不可思議,你要在國外比如說護照丟了,這個系統,它不是說我護照丟了我去申請一下然后就重新拿了,它一定要你有一個證明人,證明你是護照丟了,這個證明人你可以選什么呢?你可以選政府官員,選現役軍人,然后可以選建筑師,會計師,律師,就這五種你可以選,他就認為這五類人是有信譽的,他說的話是算話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道德標準要求很嚴格的一個行業,我們這個行業它不完全是個生意,它實際上是要對社會負責任的。假如你僅僅是當作,我畫了一張圖,我做了一個項目,我掙到設計費了,如果僅僅是這樣一個狀態下來,我覺得實際上你是成為不了一個真正的設計師的。作為一個設計師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要意識到你身上所擔的社會責任,你身上所擔的社會意義,也可能業主會要求你這么做,你可以盡量去說服他。最后一條我認為更多的是一種從業規則或者一種從業的要求。
結合這四條呢,我覺得作為一個設計人員或者一個設計師來說才是圓滿的,我想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解釋一下我這從業四條原則,謝謝。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