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的歷史,我想大家都知道了。趁著夜色,我們游歷了這段“時間”的歷史。
巴黎的九月,在夜色下的風中已經感覺到了秋的涼意,坐在游艇上聽講解員用五種語言介紹“她”的歷史。可是我感興趣的是塞納河上的橋,岸邊休閑的人群。當年朱自清的《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是去體會了。那是清涼幽靜,在狹小的獨木舟上,我體會了歷史的遠去,人文的情懷,和夜色水面上的寧靜,思索。我去過蘇州的街內小渠,從蘇州博物館面前踏上一葉扁舟,在木漿聲中領略到蘇州的歷史。只可惜只能通過賞味名家的文采方知眼前的世界。由于木式建筑的局限性,南京和蘇州的建筑沒有保存更久遠。塞納河畔的建筑是法國文明的代表:盧浮宮,榮軍院,埃菲爾鐵塔。
巴黎秋夜印象:夜游塞納河畔
游艇在人們一個個驚呼聲中行進。塞納河上有著很多橋梁:水汲建筑,鋼結構,懸挑結構,讓人思索:為何這些橋的結構,造型都不一樣,橋體用的裝飾不盡相同。古老的石板,細條的青石,貝殼似的裝飾體。鋼結構的外表基本有防腐的木材,有厚重的形體,輕盈通透的鋼結構體。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巴黎市內的橋共有三十六座。這些橋的建造年代不同,建筑式樣各異,代表了各個時代的建筑經典,恰到好處的與河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顯示巴黎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對巴黎不同歷史的認可。這里的橋有的似乎在訴說歷史,有的再炫耀著輝煌,有的在傾訴悲哀與無奈。很驚奇它們是錯立在同一條河上,同一個空間里寰視這座座橋,仿佛不是在觀賞一個個藝術品,是在聆聽一個個故事,帶來的是一陳陳的喚嘆和心跳。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橋上竟然有現代的涂鴉。在這里,你基本可以體會到這就是一個橋梁博物館,這里揮灑著巴黎人的智慧,也向游人傾訴著巴黎的歷史。
巴黎秋夜印象:夜游塞納河畔
塞納河岸都是巴黎經典的建筑,兩岸綠樹蔥蔥。夜幕下,在這里可以看到,十幾人的小樂隊,在盡情的演奏,舞蹈的人群不時傳來歡快的笑聲。實際上塞納河是經過后期“處理”的。兩岸是經過現代結構加工。顯得干凈協調,人們坐在岸邊三三兩兩式的集會。游船經過時不時揮手以示友好。在如此秋風下,人們的生活顯得如此的愜意和快樂。這是設計師應該想要去的地方,我想,如果在半夜人群散去,獨自乘舟。漂浮在這樣的橋下,河邊,建筑群里,簡直就是設計師體會設計帶來的藝術感覺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