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停不停產都是虧損的狀態。但是高爐一旦停產再恢復生產成本非常高,另外,產能過剩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停產后下游客戶很快將被競爭對手搶走,即使恢復生產客戶也很可能流失。”
我國鋼鐵產能的快速增長還要追溯到“十一五”時期。在“十五”、“十一五”期間,中國粗鋼產量年均增長率分別是22.6%和12%。僅剛剛過去的4月而言,粗鋼產量達6057.5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52.70萬噸、增長2.60%。
隨后,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鋼鐵產量卻依舊沒能停下增長的步伐。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測算,2011年國內新增高爐63座,煉鐵產能合計8559萬噸。
到了2012年,國家終于下決心向落后產能“揮刀”,制定了“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但地方政府在執行力度上則打了折扣。
需求繼續疲軟
與鋼鐵產能頻創新高相對應的是,目前鋼鐵業的需求繼續低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1-4月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超過2億噸,達到2.19億噸,增長0.5%。但如果考慮今年2月比去年多一天,今年1-4月實際粗鋼表觀消費量仍然是負增長。
在鋼鐵行業集體“過冬”的形勢下,人們也紛紛調低了未來鋼鐵的需求量。
在鋼鐵工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2015年國內粗鋼導向性消費量約為7.5億噸,粗鋼消費年均增長預計僅為4%。
“一方面下游需求疲軟,另一方面,作為上游的鐵礦石,焦炭等價格又不斷上漲,這些成本上升影響了效益。”中宏研究部分析師王麗表示。
據了解,房地產開發行業一直是鋼材使用量較大的行業,其鋼材需求量約占總需求的60%左右。然而從房地產方面,1-4月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23.18%,較1-3月的27.04%,放緩了3.86個百分點。王麗稱,目前房地產業繼續處于下行通道中。
從基建方面,資金問題是制約鐵路建設的主要瓶頸,受資金匱乏影響,鐵路投資持續下滑,1-4月鐵路固定投資累計同比下降43.6%。鐵路等基建投資在短中期或難以超預期回升。
另外,出口產量的大幅下降也給了鋼鐵行業重重一擊。
5月份我國鋼鐵行業遭受了3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兩起是土耳其和巴西分別針對焊縫管和平軋鋼板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另外一起是加拿大針對鋼管樁發起的“雙反”調查。
據海關統計數據統計顯示,4月份我國出口鋼材466.7萬噸,較上月減少36.1萬噸,環比下降7.2%,同比下降2.3%;
分析稱,5月份包括鋼鐵生產企業和鋼鐵流通企業出口訂單量指數繼續回落,均處于收縮區間,后期鋼材出口量或將不斷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