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 中國董事長/設計總監: 馮厚華
記者:馮老師,非常感謝你接受我們記者的采訪。我知道您是廣州美術學院J2設計工作組的創辦者,為何取名為“J2”?
馮厚華:對,我在92年時創辦廣州美術學院J2設計工作組,提供一些專業的室內及規劃景觀\相關項目策劃的公司?,F在的團隊,基本上是自己的團隊做創意的工作室,我們是很多其他的以個人的名義去做的,我就是從一開始,從讀書到現在,都是講這種集體配合,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我們一個團隊,就是J2。剛好給人一種很創造性的團隊,后來我們就商量用J2,可能跟前幾年一些工業產品都是用這個。J2中的J的英文含義指的是: JEWEL和JOY;中文的含義:杰出、精致、奇特;J2中的2象征著團結和團隊的思想。
記者:為什么把之前的J2工作組轉變成J2china?
馮厚華:這十五年來,我們也做了很多具有國際手法并且露有中國氣質的作品,越來越走向國際化。中國在發展,我們做設計的也應該不斷的發展。
記者:這十五年來,你們公司都做了哪一些知名的設計?
馮厚華:早期,在國內設計首個北京高級涉外飯店-92年的德寶飯店,首個五星級酒店-94年洛陽牡丹大酒店;首個國際品牌酒店-96年的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配合設計;還有極具達標的95年中國隊貿易經濟合作部,96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樓;還曾兩度為國家領導人設計辦公室,這些都是我們早期作的比較大的引以為豪的項目。
記者:現在,丹麥還有一個事務所,是嗎?
馮厚華:我們基本上跟丹麥是合作關系,我們自己也有這么一個團隊,但是因為我們作品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我們室內以搞酒店為主,我們是人性化,昨天也說了,專業上所謂的文化是很厚的,是本土文化,第一個要以人為本,第二是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的一種進步,第二是我們公司,視野跟操作的方式,我一直要求他們不要跟國際重復,其中剛好有一個機會跟丹麥合作,希望互相的交融,他們也有我們一些概念,我們也有他們的概念,所以就跟他們合作了一個。
記者:那比較起來,中國和丹麥的建設上比較大的差別是什么?
馮厚華:專業上沒有本質的區別,我覺得就是一種對整個生活的理解應該是很大的一個區別,也就是他們很自然。慢慢把自己個人的一些哲學觀念、生活觀念,很容易融合在自己的設計里面,就是有很邏輯的一種關系,我們經常是為生活而生活,為設計而設計,有時候會脫節。第二個他這種工作的守舊或者是態度吧,也是個很大的區別,我們這個也是跟我們整個社會有很大關系,大家都希望快,現在不斷經過洗禮,其實每次金融危機對我們中國都很有好處,就是很多人都冷靜了,都跨上了一個臺階,就是退一步是開闊天空,這一次很多不行的就沒有了,行的就管得更好了,我覺得區別就是這個階段還是太短了,通過設計理解各種生活文化,我覺得距離比較遠了,比如單純的設計、教育、理解,設計的教育或者設計的表達,不太遠,我們的表達比他們還要好,應該說設計哲學還是比較遠的。
記者: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的現狀純粹是為了設計而設計?
馮厚華:對,比較表面。
記者:我看了一下您公司的作品,個人覺得那些作品里面設計理念對于功能化、空間化、人性化都好,都體現得比較強,這是您作為設計一直追求的嗎?
馮厚華:我可能有個特點,因為在廣州現在吹的比較響,就是室內設計,我本身是地界的設計,實際上廣州可能很多跟這個專業比較遠的設計師,就是從我的角度,根本就沒想,正常就是這樣的,可是相對于其他人而言,很困難的,什么叫設計,什么是以人為本,但是從我這個角度,好象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也沒有多想,就是我們的項目跟我們的思維方式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沒有很刻意的去想這個問題。
記者:對您來說設計本來就應該這么做的,而且已經在你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了。
馮厚華:對,從我們這個專業最后到研究生,這很正常,我們關注的不是設計跟其他的關系,本來這個關系跟其他的都是成立的,我們關注的就是每一個設計師是我們的榜樣,怎么樣做得更好
記者:您現在的公司廣州是總部嗎?
馮厚華:對。
記者:現在您的J2 已經遍布于香港、北京、武漢、丹麥?
馮厚華:對,丹麥是我們一個合作公司的總部。
記者:現在在北京、廣州、武漢,這三個城市比較起來,哪個業務量會比較多?
馮厚華:現在我很奇怪,就是廣東,占到我們業務量的40%,大部分是在武漢、北京,或者是杭州、成都也有,但是廣州我們可能也是跟剛才的設計理解有一點距離,可能占的位子少一點點,我也希望我們這里的業主,或者地產商的也會變,我們也在變,也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香港的公司比較特別,我們有些拍檔在那里租了一個分點,因為我們以做酒店為主,在廣州,我估計能夠連續做,或者是能夠接收的國際品牌酒店,應該估計就兩家,我們是其中一家,就是管理公司有些辦公在香港,我們為了方便,我們在香港注冊了公司,但是業務暫時沒有在香港做,就是在大陸,我們在香港的公司專門針對品牌做。
記者:現在世界的金融危機,對你們廣州、香港的公司是不是會有影響?
馮厚華:反正最近越來越多的業務,找我們,因為我們對的客戶,都是一些大集團的、尖端的,感覺一些影響都沒有,反而現在有些想做出自己競爭力的這些大集團公司,非常熱烈的討論,這幾個月希望跟我們盡快合作,我們是一點影響都沒有。
記者:我也聽說很多設計公司都正在裁員,你們公司就完全都沒有這種問題嗎?
馮厚華:完全沒有,還在到處招人,就是其他公司,也順便說幾句,我好象跟廣州其他公司聯系也不是很多。
記者:您不是在廣州公司總部嗎?
馮厚華:對,但是就是感覺談話的內容不多,好象不知道怎么去跟他們交流。
記者:是設計理念的不同,而影響嗎?
馮厚華:有時候很頭疼的,他們爭吵一些形勢,文化,我不感興趣,他們融合在那里面,沒什么好談的。如果素養一樣的話,就可以很容易融合在這種專業的理念上。
記者:像您公司注重做酒店類的空間,難道沒有想過做一些別的嗎?別墅、樣板房之類的商業空間?
馮厚華:別墅跟酒店共同的劃分特點,在我看來都是居住空間,本來是一樣的,我們也有,東莞最好的一個別墅樣板間就是我們做的,私人的我們也曾經做過,但是局限性很大,就是設計師可能要背著被刪的經歷,才能做好一個相同的類別,假如碰不到好的就不做。
記者:那么,您是認為做別墅比較難,對嗎?
馮厚華:我們設計師還是比較追求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說的太具體,這種出入是很大的,假如碰到一個可以讓設計師非常能接受的,那應該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在也不多,而且做起來很辛苦,我們在廣州最貴的一個,已經做了,但是回過頭來想還是很費勁。跟樣板間不一樣,樣板間就是讀一本書,你做私人的話,你就要讀懂它,我覺得設計師這樣太辛苦了,我暫時的建議是不要多,你不要給他做,要讀不懂他,就不要給他做了。
記者:您覺得做好一個別墅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馮厚華:我們只要讀懂這個社會就可以了。
馮厚華: 設計源于自然
記者:恩。您昨天晚上在金羊獎-2008年度中國十大室內設計師評獎晚會上榮獲了什么獎項?
馮厚華:有兩個獎,一個是“十大酒店設計師”,另外一個就是“中國十大設計師”。
記者:這次參賽的是什么項目?
馮厚華:我這次是把酒店拿出去,一個是拿到中國十大酒店設計師,另外一個就是在眾多作品里面分成樣板房和商業空間,還有辦公區,在這么多的十大里面再抽,最后就變成中國十大設計師,綜合來說,我聽說這第二輪的選擇,可能是由一些比較專業的來選。
記者:有沒有參加過其他的評獎?
馮厚華:沒有,我很少參加評獎,這次就是跟設計周有一種互動,他希望我們參加,以前我們很少參加。
記者:那您覺得獲獎對您的工作或者對您的個人有什么幫助嗎?
馮厚華:我們這次看到他們的評委很國際化,對我們來說,增加了認同感。有這方面的,因為以前我感覺我們公司的風格,比較會讓其他的設計師得不到認同感。其實我們做的設計一點也不另類,也不是說像蓋瑞、哈迪這樣,我們其實只是很自我,但是好像在廣州經常聽人家說不懂你,像那種很張揚的造型時尚師,很抽象。通過這一次我覺得還不錯,評價都應該還很好。
記者:在設計一整個項目里,會體現的特別強的是個性化還是人性化?
馮厚華:應該是人性化吧,因為做酒店,一般來說不能夠太個性化,因為他要照顧很多人,一些群體、市場,或者是各方面都要照顧,只是追求一種氣質,追求一些品格。一般來說不追求所謂的性格,因為會帶來很多麻煩,很多投資上、很多管理上的麻煩,所以我們整個追求還是氣質上的。
記者:現在來說,很多酒店的創意都是直接Copy,沒有那樣很強的很創新的東西,您覺得您現在的定位,會不會有時候與我說的這個有點類似?
馮厚華:應該我覺得也不嚴重,說Copy,只是保守而已,一個是保守,一個是太裝飾化了,可能這個是比較嚴重,我覺得可能還是裝飾化比較嚴重,就是本來設計沒必要那么復雜,就是講究一個很舒適的空間,跟得上時代的一種品格跟氣質就可以了,但是我覺得現在太復雜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記者:問您最后一個問題,既簡單又很復雜,您覺得設計是什么?
馮厚華:從這個定義來說,設計的內容來說,含有一種科技跟藝術,從他的結果來說,我覺得設計是一種創造,單從社會的分工也是一個簡單的行業,沒有什么大的特點。
記者:設計人在責任感上面,您怎么考慮的?
馮厚華:我不知道怎么表達,我就覺得沒什么太特別,就很普通,按照我的原則來做,我覺得做好自己的項目就是最滿足了,當然經濟上的回報、好好的生活也是相當的,因為我不斷的去工作,不斷去回憶以前的一些大事,不斷的去通過工作感受到一些藝術上的滿足,我覺得已經是很滿足了,我覺得這樣不斷去創造,當然作品中間出來,也會有很多人接受,我覺得擺好了自己的心態就OK。
記者:只要您的項目,過了心里這一關了,還有原則上的一些東西,然后得到別人的認可就可以了。
馮厚華:過了自己這一關這是最重要的,我覺得不光是設計行業,就算你是一個醫生,是一個主席,或者是一個小弟,做好自己的最重要,這專業的精神就可以了。
記者:嗯,謝謝馮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
馮厚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