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從六大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看中國頂尖城市格局
今年上半年獲批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也成為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之后第六座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對于中國而言,處在城市頂端的“國家中心城市”分別如何定位?具有哪些特征和內涵?本報梳理國務院批復中對六個城市的定位,管中窺豹,一瞥中國城市的格局。
六大國家中心城市
提出什么定位
1、北京: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世界城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
2、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年-2020年) 》)
3、天津: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
4、廣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年-2020年)》)
5、重慶: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根據2016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6、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根據2016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為何是這六座城市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具備哪些基礎條件?國家在國家中心城市布局中又為何選擇了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和成都這六座城市?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長期從事國家中心城市規劃與研究工作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城市規劃師徐輝。
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
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我國的城市數量眾多,每個城市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未來發展目標。那么究竟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這與很多大城市提出的建設中心城市又有什么區別呢?
對此,徐輝表示,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賦予一座城市的發展使命,體現的是國家的戰略布局,也是位于中國城鎮體系中最高層級的城市,可以說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早在2007年原建設部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他介紹,其名詞解釋為: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表現為全國層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圍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征。
在當時的規劃中提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四個城市為國家中心城市,當時,這些城市對應中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城鎮密集地區,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地域,是國際交往的國家門戶,同時也對所在區域(跨省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影響力。其后,隨著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崛起,重慶和成都也先后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