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老齡化的醫療設施——北京市老年醫院設計
來源:THAD清華建筑設計院 作者:劉玉龍 時間:2016-01-19 14:56:4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二、老年醫療機構系統的建立
目前我們的老年醫療機構,一類是衛生系統所屬,另一類是民政系統所屬。前者面向的是從健康老人到生病的老人,后者面向的是從生病的人群到生病的老人。老人疾病治療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長期休養的慢性治療;第二類是治療階段結束后的康復理療,比如說牽引和老年癡呆的大腦訓練;第三個是緊接救治的突發疾病。三類醫療有不同分類體系來滿足它,才能符合要求。
老年醫療機構應該是以療養、康復、救治功能為一體的模式,但是實際上比較困難。因為康復療養住院日比較長,而急癥的治療平均住院日很短,國內是9.6天,美國是4.8天。但是老年病不一樣,住兩三個月都是短的,這個怎么平衡?時間怎么控制?國外醫療機構適應老年人疾病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有效的機制,各類型醫院業務分工明確,走差異化路線,老年醫療機構側重慢性疾病治療和長期護理。
三、老年性疾病治療需求
老年人往往處于疾病的慢性過程或功能受損的持續狀態下,因此對各種保健、康復和生活照料有大量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和患病特點,決定了其對醫療衛生服務有較高的需求。目前在醫療系統內普遍缺少訓練有素的老年病學醫護人員,醫療機構過分重視急性病人的醫療護理,忽視慢性病人的照顧,這已成為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主要醫療問題之一。此外,從家庭角度來看,我們現在的老人撫養比也在下降(圖4),這就從雙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從老年性疾病治療需求分析來說,各級醫院需要有一個家庭康復、治療組合需求的模式。
圖4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與撫養比(單位:萬人)
凱恩(Kane)認為,長期照護是指“為缺少某些自我看護能力的人在健康、個人看護及社會需求方面提供的各種服務”。長期照護的目標是整合健康照顧和日常生活人物的幫助,長時期滿足社會、環境和醫療的需求。老年人長期照護是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損,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甚至在生命存續期內都需要他人給予的各種幫助的總稱。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照料(包括在醫院臨床護理、愈后的醫療護理、康復護理和訓練)等。
長期照護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家庭照護:家庭照護是老年人長期照護的傳統模式,即為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自我照料,或者由老人配偶、子女、親戚進行必要的生活照料。
集中機構照護:老年人在專業的老年人長期照護機構或場所中,集中接受照護服務。集中機構照護的形式有很多,較為常見的有老年公寓、團體之家、日間照料中心、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等。
社區照護:提供適當程度的干預和支持,以使人們能獲得最大的自主性,且掌握自己的生活。為給老人提供服務居家照顧,包括專業社工服務、送餐服務、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老年互助團體等。
社區照護更能適應東方文化下的“孝道”觀念,但如何操作存在很大的障礙。主要問題是缺乏制度性保障機制,缺乏經濟性激勵機制,以及中國薄弱的社區文化基礎。
上一篇:未來醫院里可能看到這 7 款設計,讓就醫體驗變得人性化
下一篇:醫院大廳設計:好的空間環境創造好的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