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互聯網+”醫療的基礎 五大應用場景
來源:新芽NewSeed 時間:2015-11-20 14:56:05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接軌“大數據”,傳統醫療遇挑戰
搭上“互聯網+”的列車,醫療機構便開始行進在醫療信息數字化的路上。
醫療數據是醫生對患者診療和治療過程總產生的數據,包括患者基本數據、電子病歷、診療數據、醫學影像數據、醫學管理、經濟數據、醫療設備和儀器數據等,以患者為中心,成為醫療信息的主要來源。而不斷數據化的信息,在使醫院數據庫信息容量不斷膨脹的同時,也對疾病及病人的管理、控制和醫療研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價值不菲。
但是,發展了那么多年的傳統醫療行業,現在要跨入“互聯網+”的頻道,其固有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致使轉型難度不容小覷。就拿一個初具規模的醫院來說,每天需要接待上萬的患者前來就診,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信息與其他特殊診療信息匯集在一起,那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
據初步統計,上海市區域醫療信息平臺(上海市“醫聯工程”及區縣衛生數據中心)已經積累了覆蓋3900萬人群、1400 TB數據量的電子診療與健康檔案等醫療衛生數據(涵蓋了全市38家三級醫院3900萬就診人群的診療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診信息、健康檔案、檢驗及影像檢查報告、醫學影像圖像文件、住院相關病歷、醫保結算等醫療衛生數據,涉及就診記錄2.1億條,處方記錄9.1億條)。
日積月累,這個數據量將會持續快速增長,為醫院的數據存儲、集成、調用等應用帶來巨大壓力。除了數據規模巨大之外,醫療行業的數據類型和結構極其復雜,如PACS影像、B超、病理分析等業務產生的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存儲復雜,并且對傳統的處理方法和技術帶來巨大挑戰。
上一篇:美國醫院這樣討好“土豪”患者 你怎么看?
下一篇:未來八大醫療新技術,亮瞎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