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急診科(部)選址及醫療流線組織設計
來源:中國醫院建設指南 時間:2015-09-06 09:48:1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急診科是醫院急癥診療的首診場所,也是社會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急診科實行24小時開放,承擔來院急診患者的緊急診療服務,為患者及時獲得后續的??圃\療服務提供支持和保障。急診科的重要性已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同并受到高度重視,今后逐步發展方向是與門診部并列的、完全能單獨運行的急診部。
相關規定
原衛生部2009年以衛醫政發〔2009〕50號印發了《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相關要求如下:
急診科應當設在醫院內便于患者迅速到達的區域,并臨近大型影像檢查等急診醫療依賴較強的部門。急診科入口應當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并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停靠處;有條件的可分設普通急診患者、危重傷病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
急診科應當設醫療區和支持區。醫療區包括分診處、就診室、治療室、處置室、搶救室和觀察室,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應當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重癥監護室;支持區包括掛號、收費、藥房、各類輔助檢查部門等。醫療區和支持區應當合理布局,有利于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距離半徑。
急診科選址及規模確定
選址
急診科應當設在醫院急診入口或者主入口附近,便于患者迅速到達的區域,應當位于車輛或人員進入院區容易看到的明顯位置。
應將急診科規劃到距院區主入口和主要交通要道最近的醫療建筑底層中。急診科綠色通道,應直通主要交通干道,急救車應能直達急診室。
如果將急診科設在門診大樓內,一般應設在其前區部分的靠近入口的一個端頭。并臨近大型影像檢查等急診醫療依賴較強的部門。
急診科要相對獨立設置,既要與醫技、住院有便捷的聯系,又不能成為門診、住院病人過往穿行的通道,以免影響急救工作的開展。
急診科入口應當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并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刻幒突剀噲龅?。
有條件的可分設普通急診患者、危重傷病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
規模確定
急診科應當具備與醫院級別、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藥品和技術力量,以保障急診工作及時有效開展。一般綜合醫院急診科的面積應占全院總建筑面積的3%。
急診科應當根據急診患者流量和專業特點設置觀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診臨時觀察的患者,觀察床數量根據醫院承擔的醫療任務和急診病人量確定,一般觀察床數量以醫院床位數2-3%為宜。
規模較大、急救能力較強的醫院還應考慮設置急診手術室和急診ICU。
人流、物流、信息流特點分析與醫療流線組織
人流、物流、信息流特點分析
急診患者可分為普通急診患者、危重傷病患者,他們到達急診科后應分別送至不同的區域進行救治。
醫務人員上班先到更衣室更衣后再到各自的崗位工作。
清潔物品可以通過公用通道運送到各房間。
污物應先集中到污物間暫存,然后統一送醫院醫療廢物暫存庫或者垃圾中轉站。
醫療流線組織
1.總體要求
?、?人流。對一般急診患者、急救急診患者、醫務人員、探視或陪伴家屬等,必須從入口到具體房間形成獨立而不交叉的流線,實現對急診患者的一站式服務。
⑵ 物流。所有各類物品也應從入口到具體房間之間,形成獨立而不相互交叉的流線。包括食物藥品運送分發、清潔物流以及污染廢棄物的收集、污染廢水排放處理等。
?、?氣流。采用氣流分離式布局,通過正負壓來控制氣流流動方向,避免急診區域內部空氣流的相互交叉。
?、?交通流。急診周邊區域交通流的分離、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急救效率,縮短急救患者在途中的耽擱時間。
2.具體要求
?、?急診科應當有醒目的標識,以方便和引導患者就診,與手術室、重癥醫學科等相連接的院內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標識應當清楚明顯,以保證緊急救治相關科室的服務能夠保持連續與暢通。
?、?急診科醫療急救應當與院前急救有效銜接,并與緊急診療相關科室的服務保持連續與暢通,保障患者獲得連貫醫療的可及性。
?、?急診科宜與門診毗鄰,應設單獨寬敞出入口,有與醫院其他科室或部門的通道,急救大廳應寬敞。
?、?分診臺應設置在分診大廳入口或者前驅部分,急診搶救室、洗胃和清創室(或者急診手術室)應當臨近急診入口及分診處 。
?、?急診科應與常規醫技和大型影像檢查毗鄰設置或者有便捷的聯系。
?、?未設手術室的急診科與手術室應有便捷的交通聯系,便于緊急情況時迅速將患者轉入手術室。
上一篇:醫院ICU的設備配置及管理維護
下一篇:一體化手術室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