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建筑設計中容易被忽視的7個“小”問題
來源: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網 時間:2015-04-07 15:48:5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醫院建筑在設計原則、總體布局方面均有大量專著及圖集。本文就醫院建筑中易被人忽視的“小”問題進行探討。
(一)走廊
現代醫院各科室間頻繁來往,相互協作,走廊設置合理、科學更顯重要。應盡可能使路線縮短,方便工作,以利于危重病人的搶救。現有的醫院走廊往往過于窄小,不符合醫院的特點。房屋建成后,使用時很不方便。因為醫院是病人集中之地,病人不僅在走廊通過,還需等候就診等。另外,不少醫院在走廊兩側安放了椅子,這樣擔架通過便會發生困難。因此建議新建醫院時要統一規劃走廊,主要部位的走廊寬度應超過3.20米。
病區走廊應明亮、清潔,給病員以愉快和舒適感。因此病區走廊兩頭絕不可封閉,應外接陽臺,或者安裝落地窗。
(二)墻裙
通常墻裙高1.5米左右,一般是油墻或水磨墻。新建房屋使用不久,墻裙上方的墻面容易污染,既不美觀,又不利于清掃。因此建議新建醫院的墻裙高為2米以上。
(三)踢腳線
踢腳線是連接地面與墻面的一個部分。但在設計時未注意墻面與踢腳線在立面上的關系,通常處理成如圖1。墻面上凸出的小沿,日久積灰。因此可考慮改成如圖2所示。施工時待墻體砌好后,先處理踢腳線,最后粉刷墻面。
(四)圓角
房屋內拐角習慣均按90°處理,但給清掃工作帶來很大不便。建議今后設計時把室內各拐角改為圓角。
(五)走廊吊頂
醫院設備的不斷增加,管線也越來越多。有的醫院把病區的管線集中拉在走廊頂部,為了外觀整齊,安裝吊頂。這樣處置往往帶來了新的問題,使走廊凈高明顯減小,影響通風與照明,給人以沉悶的感覺。根據我國房屋設計的習慣,建議醫院病區管線敷設按圖3示意設計建造。
(六)矮墻
在有的醫院大院中出現了許多矮墻,大院套小院,很不美觀,也破壞了病員休養的舒適環境。有人說是安全與隔離的需要。今后醫院的設計建造一定要有總體規劃,按醫院功能分區及工作性質分布。區之間建立綠籬或鋪設草坪和建花壇,使之起到分隔作用,同時綠化了環境。
(七)顏色
醫院的墻壁多年來習慣用白色,顯得清潔。但白色容易污染,有的時候還會“刺眼”,對危重臥床病員的休養是很不利時。我們是否可沖破這種傳統習慣,把白色改成其他顏色呢?近年來不少醫院大量使用奶黃色,其雖屬冷色,但病人入院后,所見之處均是奶黃色,會產生一種混濁之感。這種顏色用在醫院是否合適,值得研究。筆者認為醫院建筑的色調可用淺綠色(湖綠)為基本色調。經過試驗,淺綠色的效果是理想的。
上一篇:3M建設管理模式在醫療建筑建設過程中的應用
下一篇:以人為本:醫院建筑設計中的服務性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