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筑衛生陶瓷暨沙特坐便器新標準交流會在佛山召開。會上,佛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劉亞民對國際建筑衛生陶瓷市場做了詳細解讀。
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衛生陶瓷出口7.47億美元
2017年以來,國際市場緩慢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月預計,2017年世界經濟將同比增長3.4%;美國等主要經濟體進口需求回升,根據wto統計,今年1-2月美國經濟增長6.2%、日本增長6.2%,韓國增長21.7%,加拿大增長6%。
此外,國家不斷加大對企業進出口扶持力度,推動傳統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措施緩解企業出口壓力。
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是6.2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其中出口3.33萬億元,增長14.8%,進口2.87萬億元,增長31%。進出口額實現較快增長。
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美國增長16.8%,歐盟增長14.0%,日本增長11.0%。
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快速增長,一季度增福分別達到:俄羅斯增長37.%,印度尼西亞增長32.8%,新加坡增長31.6%,馬來西亞增長28.5%。
在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衛生陶瓷(hs編碼:6907,包括陶瓷洗滌槽、臉盆、臉盆座、抽水馬桶、水箱、小便器、及類似的固定衛生設備)出口7.47億美元,同比增長45%。
2017年第一季度衛生陶瓷出口排在前10位的國家或地區是:美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尼日利亞、英國、印度和阿聯酋。
2016年,我國出口沙特衛生潔具超過1.1億美元,次于美國、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之后,位列第六位。2015年,我國出口沙特衛生潔具達到2.1億美元,出口額僅次于美國和新加坡,排在第三位。(來源:佛山陶瓷網)
那么陶瓷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
中國的瓷磚產業經過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這兩年開始進入了一個穩定的增長時期。據中國建陶協會在“十三五”瓷磚行業發展規劃和建議的相關文件中,預計未來五年時間到2020 年國內市場建筑陶瓷磚需求量不超過90億平方米;國際市場出口需求約10億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全國建筑陶瓷磚產量適宜保持100億平方米左右。
在過去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的時候,瓷磚裝備配套產業隨著市場的增長出現了增長。2014年之后,瓷磚行業開始進入“零或負”增長時期。在市場比較平穩而缺乏增長動力的時候,那么,陶瓷行業的上游裝備和配套產業的機會點在哪里?
第一,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據wind資訊顯示,廣東月最低工資標準已經由2004年的不足400,在2015年,已經達到了1200元。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但同時勞動力出現了短缺,出現了用工荒,那么這給我們行業的裝備自動化、智能化帶來了機會。
第二,主流的消費群體正在發生代際轉換。從以前的60后、70后到未來的80后、90后,這個代際轉變是革命性的,因為80后、90后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基于互聯網,他們正在依托互聯網倒逼整個產業鏈變革。要求陶瓷企業的未來發展變革,一定是基于互聯網的變革。
未來是產品、裝備、運營和員工的全方位變革
市場需求增長停滯、中國勞動力市場成本上升且出現用工荒、主流消費群體正在代際轉換,這就是中國瓷磚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落地到行業中,未來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四個方面,從產品上會走向功能化,裝備發展會趨向于柔性化,企業的運營趨向于互聯網化,企業的員工的結構會趨向于白領化。
1、產品走向功能化
早期的時候,瓷磚只是以建筑材料的角色被我們廣泛地應用在建筑建設中。這些年逐漸轉化為裝飾材料。從本屆中意設計大獎賽的參評產品來看,大部分都是模仿自然的紋理,充分發揮了瓷磚作為裝飾材料的文化屬性。這種文化的屬性在未來會更加凸顯。
由建筑材料到裝飾材料,再往前發展,瓷磚會逐漸傾向于成為功能性材料。瓷磚的功能性的發展會朝著三個方向走:第一是打造一個健康的環境;第二,是打造一個智能化的空間;第三,是關注人本身的健康。這是瓷磚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2、裝備趨向柔性化
中國瓷磚產業的裝備創新方向將會逐漸趨向柔性化,具體來說將分為三個方面:數字化、智能化和間歇化。
未來現有的所有裝備都將走向數字化,可以和互聯網實現鏈接。第二就是逐漸智能化、自動化,可以減少人工的參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間歇化,即快速啟動和停止。
之前瓷磚的生產線設備,強調的是連續不停頓的生產,因此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是相應的一種規模化的、連續的、單一產品的生產方式。設備生產柔性化,就能夠滿足未來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這關乎到包括窯爐在內的我們的整個生產線,如何實現快速啟動和快速停止。這是我們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