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行業分析 > 正文
文化+”助力特色小鎮建設 有望成為未來小城鎮的發展模式
來源:中國文化報    時間:2017-03-28 09:29:0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2016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并特別強調,要根據特色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培育對象,彰顯當地特色傳統文化。

  2016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并特別強調,要根據特色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培育對象,彰顯當地特色傳統文化。本報記者近日在山東、浙江、四川、廣西等地采訪時發現,隨著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注重文化品牌培育乃至主打文化牌的小鎮數量不斷增加,“文化+”助力特色小鎮建設有望成為未來小城鎮的發展模式。

  以特色興城——

  傳統文化是重要無形資產

  對于山東省淄博市的民眾而言,記憶中的淄博瓷廠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休閑好去處。與很多老廠區被夷平再開發的境遇不同,擁有數十年歷史的淄博瓷廠在1998年破產后保留了廠房,現在名為“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是當地“陶瓷風情小鎮”的核心區域。這里有幾十年樹齡的楊樹,有斑駁的紅墻,更有已生銹但彰顯著時代印記的大型機械設備。以前研磨原料的水碾成了“水碾酒吧”的特色裝飾,原來的長窯爐成了“哈利波特魔法餐廳”的披薩烤爐……

  “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策劃者、山東昆侖瓷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峰說,自己參觀過一些特色小鎮,很多地方貿然將原有的東西夷平,特色與文化的根就斷了。陶瓷制造不僅是創意園的主題,更是其上游產業。如果當年輕易放棄了上游,現在再想在原址建設一個創意園搞文化產業,就等于失去了文化根基,恐怕只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死水。

  在尋找小鎮的優勢產業時,越來越多的地方將目光對準了當地傳統文化。

  公元1138年,南宋建都臨安。如今杭州市上城區的“南宋皇城小鎮”,就位于南宋臨安城遺址核心保護區——南宋皇城遺址所在地。根據規劃,小鎮包括一條“南宋150”皇城文化體驗線路,將形成“皇家文化、南宋風情、古都商業、宋學經典、宮廷養生”五大主題板塊。無論是游覽景區抑或住宿、交通,文化底蘊始終是根本所在。上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宋皇城小鎮”將依托獨特的南宋皇家文化、豐富的歷史遺存空間,帶動發展文化創意、主題民宿、高端康復護理、中醫藥養生和健康旅游,使其成為南宋文化體驗中心。

  以品質獲利——

  小產業能帶來大效益

  文化究竟能在何種層面讓地方受益?“文化+”助力特色小鎮建設對此提供了參考。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的明月村,至今保留著超過300年、用邛窯工藝燒制陶瓷的4口明月老窯。2012年起,蒲江縣委、縣政府規劃項目用地,引進民營資本,啟動“明月國際陶藝村項目”。原本在江西景德鎮小有成就的民間陶藝師李敏也決定離開景德鎮,入駐明月村。

  “2008年停產以前,明月老窯主要燒制土碗、土花盆、泡菜壇子等傳統的陶瓷產品,產品單價幾元錢。”“明月國際陶藝村”項目工作組負責人陳奇說,在李敏入駐后,明月老窯開始以純手工制作和天然礦物釉為特色,在傳承唐代邛窯古風的基礎上,開發出多樣化的茶具、餐具等與現代人生活相關聯的瓷器,打造出“明月窯”品牌。在李敏的帶動下,明月老窯和明月村吸引了越來越多藝術家的目光: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清攜品牌“蜀山窯”工坊入駐,“水立方”中方總設計師趙曉鈞開設了“呆住堂藝術酒店”,詩人阿野帶來了“朵云”藝術咖啡館……

  思維的變革帶來的效益是可觀的。據統計,明月村2015年至2016年計劃引進項目8個,實際引進項目36個;帶動村民創業項目26個。2016年全年,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迎來游客15萬人次,實現從“市級貧困村”到農民人均純收入超1.8萬元。

  相似的還有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的舊州古鎮。壯族繡球是廣西最具特色的文化標識之一,舊州古鎮從女娃到老婦,幾乎都會做繡球。近年來,靖西市大力挖掘“繡球文化”,引入“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壯大繡球產業隊伍,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如今舊州古鎮每年生產繡球約30萬個,年均產值400萬元,產品遠銷海內外。

  以文化為重——

  為特色小鎮鑄造靈魂

  以文化強特色,以文化調結構,各地推進特色小鎮注重文化元素的實踐,在頂層設計層面獲得了呼應。

  《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特色小鎮培育要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與產業融合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揚,公共文化傳播方式方法豐富有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創建特色小鎮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特色小鎮要建設包括文化展示等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有機結合。特色小鎮建設起步較早的浙江省,于2016年6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是我國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首個出臺類似文件的省份。運用“文化+”的動力和路徑有效助推特色小鎮建設,指導特色小鎮挖掘文化資源、提供文化服務、提煉文化品質,使特色小鎮文化遺產傳承有序、人文氣息濃郁深厚、文化產業特色鮮明、文化生態優美精致、多種功能互動疊加,從而實現特色小鎮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態精而美、文化產業特而強、文化機制活而新。

  “文化元素的挖掘與利用是打造特色小鎮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應該在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和產、城、人、文一體建設的過程中加以統籌實施,不可無中生有、生搬硬套、有名無實。”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昝勝鋒認為,“文化+”特色小鎮的首要任務是合理推動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修繕、展示、闡發工作,將區域特色文化元素、符號與現代生產生活需求相結合,塑造小鎮特色建筑風貌。同時,圍繞適于產業化開發的特色文化資源,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推動有價值的傳統民俗和文化習俗與節慶、演藝、賽事經濟相結合。文化資源和要素特別豐富的小鎮還可以依托產業鏈條和平臺渠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此外,還應借助特色小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小鎮居民文化素養,豐富特色小鎮文化生活。

  “打造特色小鎮,文化堪當重任。”四川省文化館館長、四川天府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趙紅川也表示,在打造特色小鎮過程中,要將獨特的文脈注入小鎮發展,為特色小鎮鑄造靈魂;要發揮文化創意作用,將文化創造成功融入小鎮發展,為特色小鎮打造品格;要發揮文化服務作用,持續開展各種藝術普及和公共文化活動,用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特色小鎮培育特色。(執筆:蘇銳 參與采寫:駱蔓 付遠書 趙舒文 郭凱倩)

關鍵詞: 未來 小城鎮 發展 模式 特色小鎮 建設
分享到:
[責任編輯:丁艷艷]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