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鎮供水管網漏損如何控制?
沈建新:《指南》明確提出將供水漏損控制工程作為城鎮節水改造的重點內容,明確了三方面要求。
一是改造老舊供水管網。這就要求供水企業定期對供水管道進行“體檢”,全面排查管道安全隱患,努力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置,并將一些“老齡化”的供水管道進行報廢重建,分期實施,有效減少或杜絕黃水、泄漏、爆管等不良事件發生。
二是鼓勵開展管網獨立分區計量管理(DMA)。通俗的講,供水企業需要通過普查摸清“家底”,對地下的所有管道資產實現“一張圖”管理,能夠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查詢管道信息,方便共享使用。同時,對供水管道及水量分布采取“一張網”監控,能夠每時每刻知曉管道運行狀態,科學評價供水管道各種“健康指標”,對一些管道漏水、爆管等現象能夠自動報警、準確定位、及時處置。
三是居民小區漏損控制。目前不少城市投入大量資金對市政老舊公共供水管網實施更新改造,卻忽視了居民小區內部、建筑紅線以內的管網改造。這就要求供水企業需要重視居民小區民生計量問題,努力打造“一桿稱”工程,確保公平、公正計量,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同時,強化小區內部管網網格化分割,理清“家譜”關系,構建總、分表系統,有效減少或杜絕供水管道“跑、冒、滴、漏”現象,節約水資源。
韓偉:近年來,不少供水企業在降低漏損方面做了積極的努力,但主要是企業自發的,主要措施在管理上下功夫,投入少,效果可持續,但見效比較慢,降低漏損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冻擎偣澦ぷ髦改稀窂膰覍用娴膶蚝团Γ压こ谭旁诤芨叩奈恢?,提出總體目標和要求,明確提出(1)更換老舊管道、(2)推廣區域計量、(3)強化小區漏損控制等措施。措施與目標是相對應的,有這樣的導向,而非完全出于企業自發,就更便于企業安排項目和資金,相信企業會積極響應。
七、如何抓好城鎮生活節水改造及建筑節水?
張雅君:城鎮生活節水改造的出發點是在保證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基礎上,避免浪費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其中用水量較大的公共機構、公共建筑、公共區域(公園廁所等)是改造重點,此外值得強調的是,生活節水要嚴格執行相關標準規范的對水質要求,確保供水和使用安全。根據《指南》,城鎮生活節水改造及建筑節水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居民小區和公共機構的漏損控制改造。具體做法上,首先應結合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同步實施漏損管網改造;其次,根據水平衡測試或水量平衡分析的需求,健全總表和分表的匹配與分析機制,實施增設二級或三級水表的改造。第三,定期測試和檢漏,嚴控使用環節漏損。對于居住小區,鼓勵探索并建立DMA管理模式。二是做好節水器具的普及推廣工作。對現有公共建筑內用水器具調查摸底,制定換裝節水器具的計劃并實施。鼓勵老舊居民小區自主改造。新改擴建項目,嚴格按照節水“三同時”要求,確保用水器具全部使用節水器具。三是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地實施建筑或小區雨水利用工程建設。特別是生態凈化或儲存設施的建設或改造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多年平均降雨量低于600 毫米的地區,不宜建設雨水直接回收利用工程。四是開展公共建筑或居住小區的中水利用工程或設施建設。單體建筑面積超過一定規模的新建公共建筑,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建住房,應當安裝中水設施,老舊住房逐步實施中水利用改造。鼓勵居民家庭內部實行排水灰黑分離的一體化戶內中水設施,推廣中水潔廁。五是礦井水等資源利用。在資源型缺水、且有礦井水及苦咸水資源的城鎮,可開展礦井水直接用于生活的利用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取水設施、輸配水設施、處理設施建設等。六是循環用水。對含有空調冷卻循環水、水景補水、游泳池水循環、集中生活熱水循環、鍋爐用水循環等系統的建筑或小區,開展水質水量平衡分析,因地制宜地開展循序利用工程建設和改造。
八、如何構建城市健康循環及再生水梯級循環利用系統?
胡洪營:《指南》提出,要通過城鎮、公共機構和建成區工業企業等不同尺度、不同層面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建設,推進優水優用、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提高水的循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取水量和外排水量,促進節水減污、城市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
在城鎮水循環系統構建方面。一是要樹立科學、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積極推行水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將污水和雨水視為城市新水源,構建“城市用水—排水—再生處理—水系水生態補給—城市用水”閉式水循環系統,實現再生水的多元利用、梯級利用和安全利用,促進城市新型供排水體系建設、水系和水生態修復體系建設。二是要明確核心要求,建設再生水梯級利用系統。將通過工程措施處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要求后的再生水,排入人工濕地、河湖塘和城市景觀水體等人工強化調控的水生態系統,一方面,作為生態補水,有利于推動黑臭水體治理,提升水環境質量;另一方面,經過自然儲存和凈化后再循環利用于工業、園林綠化、市政和生活雜用等,實現生態用水和工業、生活等用水的梯級利用和安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