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檔案在法律實務中發揮的作用
本部分通過筆者接觸到的幾個案例,反映出工程檔案在實務裁判中的重要作用。
1.分包人依據檔案資料證明分包資格,獲取法院勝訴判決
南通某建筑公司中標3幢商住樓的建筑安裝工程,項目負責人袁某決定將一部分工程分包給A公司,但分包人主張工程款時,建筑公司以不認可袁某系該公司員工為理由拒絕給付。能否證實袁某是該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成為此案件的關鍵。經查閱工程檔案,發現在施工文件中“項目負責人”一欄中都分別填寫:袁某,并蓋有公司公章。法院最終據此判定袁某確系該公司員工,兩公司之間的分包關系確立,A公司勝訴。
2.判定是否屬于勘察錯誤,工程檔案提供了判斷標準
某工程勘察單位出具的勘察報告中,并未顯示地層中含有廢棄的碼頭建筑工事,而承包單位在基礎施工時發現了上述情況,建設單位該如何認定勘察單位是否存在著工作失誤和主觀過錯?實務中,判斷勘察單位是否存在過錯,需要分析上述情況的發生到底是勘察單位由于前期工作疏忽大意造成的,還是任何勘察單位根據城市建設基礎資料的內容仍不能合理預見的合理風險。由此可見,判斷的依據一致指向了城建基礎資料的詳細程度。
根據《城市建設檔案歸屬與流向暫行辦法》第六條規定的城建檔案館可以依職權搜集的資料中,如果該城市歷史資料、技術經濟資料中的涉及交通、企事業發展的統計資料中都沒有記載過曾經有碼頭建設的話,那么勘察單位主觀存在的過錯就很小,也就不容易被認定存在明顯的工作過失。
3.質量、工期、造價糾紛的解決均需依據工程檔案資料
面對存在相反主張的爭議雙方,法院經常引入鑒定單位來解決專門的技術問題,如果雙方當事人提交的過程性文件不全或者無法體現雙方真實意思,那么鑒定單位可能會由于沒有充分的文件、技術資料作為鑒定基礎,最終無法給出鑒定結論,導致案件遲遲不能裁判。所以,齊備的工程檔案為糾紛解決、司法鑒定及法院裁判提供了客觀依據。
例如,一個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鑒定,首先要對工程圖紙進行核對,檢查施工單位是否嚴格按圖施工,設計變更是否經過設計單位同意;其次是確認設計計算、原材料是否合格、施工工藝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地基基礎工程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項分項工程,除了施工方案經過專家論證外,過程性的工序交接都需要施工單位拍攝2-3張現場照片用以佐證履行行為。質量事故的現場錄像資料客觀記載了事故發生經過、造成損失情況、救助情況,這些檔案材料確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證明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當事人將客觀真實固定為法律真實,另一方面有利于分清事故責任,便于糾紛的解決。
綜上所述,工程檔案在法律實務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檔案編制歸集方面的相關規則應不斷保持學習;從這些基礎文件資料中,可以了解、還原建設的程序事件,結合實例與檔案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附:調整工程檔案關系的現行法律規范集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