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再生:醫療建筑設計師應有一種人文情懷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劉魯 張璐 王麗敏 時間:2016-12-02 10:06:08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建筑設計對于建筑師來說不僅是生存的工具,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好的醫療建筑設計是用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空間收益,并將其功能性完美地延伸出來,然后在漫長歲月的沉淀中升華自身的價值。” ——洪再生,正是這樣一位極具人文情懷的院長。
2001年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規劃研究總院(以下簡稱“天大設計總院”)創立,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學總院設計機構,規模也從最初的百余人發展到如今的 800多人,以“科研強院、文化大院”為發展目標,砥礪前行,同時也是較早進入醫療建筑設計領域的設計機構之一。
“養老將是中國未來面對的最大問題。”談及當前的熱點話題,洪再生認為建筑師設計醫療或養老建筑,除具備高超的技術,更不可缺少的是一份人文情懷。
上個世紀 90年代末期,洪再生帶領團隊較早地進入到醫療領域,1999年參與設計的山東濰坊醫療項目,一舉獲得了建筑工程魯班獎。而現在洪再生把眼光鎖定在國內的養老市場,他認為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會是中國未來即將面臨的問題。這源于他在日本讀博期間親眼目睹了日本經濟從快速發展到泡沫的階段,然而就在經濟極為低迷的1995年,日本政府卻建立了很多學校,培養介護方面人才,反映出即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養老產業仍然很有市場。于是,洪再生在2016年成立了5個專業特色院,將醫療健康養老列為其中的首個專業特色院。
設計老有所依的建筑
“無論你設計出多么完美的養老建筑,事實上并不一定受歡迎。”洪再生說道,“究其原因,源于中國國情。中國的養老問題不是簡單解決養老住所,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等到你年老衣食無憂的時候,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慰藉。”因此,關心社會問題也是建筑師的人文情懷體現之一。
現今熱議的“醫養”,究竟是“醫”的比重大還是“養”的比重大,一直困擾著國內的建設者。有人說老年人生病較多,“醫”應該作為重點,而“養”在于所處環境,包括空氣、氛圍等。洪再生沒有否認前者,卻提出了另一種更為新穎的觀點,從老年人的需求根本出發,不可簡單地做醫院建筑或養老建筑,一定要運用“孝悌文化+花園城市”的理念,打造中國特色的養老新城,發展中國的養老新城、發展中國的養老產業。
洪再生比較偏向小而精的社區花園建設,相對普通的城市生活區,老年人占據的比例要達到40%~50%。他特別強調,配套設置中必須含有比較好的學校,吸引小學生的加入,“年輕人無論怎樣忙碌都會去接送孩子,使看望老人成為常態,利于消除老人寂寞、解決情感需求、實現孝悌文化,同時社區會衍生出很多生活配套設施,如農貿市場、商業市場,形成一個具有活力的城市氛圍。”所以中國的養老不是簡單的缺少醫院、技術、人才,而是沒有真正打造出完整的養老產業鏈,從而形成生活循環鏈。
從規劃設計的角度來說,美國和日本針對老人的行為習慣,設定行動范圍或者運用管理理念實現建筑的人性化。美國城市在老人有限的活動范圍內設置便利店、社區公園等,以縮小生活圈增加相互間的交流頻率。日本一般會分配公寓中的三四十戶作為老年人專用,設置特殊的管理員制度,以“完整”的家庭,即有孩子的夫婦作為管理員,帶著老人一同參與家庭活動,使老人在公寓內就可享受到天倫之樂。
那么,以上與中國的養老產業又有何關系呢?洪再生說道:“城市不斷更新與開發,應把養老理念植入進來。隨著我國實體店受到電商的沖擊而逐漸減少,部分既有建筑有可能通過政府相應的補貼措施改造成養老建筑。那么,美國和日本的例子就具備可借鑒性,建筑師也應當摒棄以往單純做公寓的思路,兼具社會責任,做真正老有所養的建筑。”
以人為中心,做有情懷的設計
在考察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兒童醫院時,醫院水族館給洪再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醫院設計師不僅在環境設計方面為孩子作了非常貼心的考慮,更在室內造出一個大型水族館。被吸引的小孩子,自然地順著水族館走向地下急診區。他解釋道,這項工程不僅在施工上難度大,需要犧牲掉很多醫療空間,同時還要保證包括手術室在內的醫用空間都可以看到室外綠化景觀,這很難得,但是隨之而來的主立面在追求完美的時候,次立面采取了相對簡單的處理,而這些出色的設計都與設計師的胸懷、視野、責任心有關。對醫院建筑有責任心,也表現在考慮投資商需要怎樣的回報,洪再生稱可以通過很強的技術能力實現藝術性,同時考慮投資,天大設計總院在控制建筑造價方面設立了復雜結構的研究中心,專做優化,為客戶節約資金。
“一所醫院建筑我們從設計的角度來論證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我還要求建筑師能夠從社會角度提出建議,這就需要了解醫院的簡單管理、物業運行。很多地方由于功能組織不夠人性化會使人缺乏尊嚴,如一個6床的病房就不是人性化的。設計人員要感知社會,才能考慮到各類人群的需求,把切身的感悟與技術相結合。”因此,洪再生在培養設計師時,第一考慮的是提高技術能力,第二學會溝通、善于傾聽,第三就是要有人文情懷。
跨界、建造、合作
最后,洪再生談到“跨界”的概念,他認為現在是一個通過集成多工種跨界合作的時代。“建造”應該有合作精神,比如手術室和實驗室請國外的專業人才,醫療管理方面可以由管理專家直接參與,不能要求醫療建筑師從管理到經營都非常清楚。所以,目前國內建筑設計機構,一方面需花大力氣培養真正關心人、關心社會具備人文情懷的設計師來從事醫療建筑設計,另外一方面應加強跨界合作、整體提升醫療建筑設計的建造水平。
上一篇: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副院長童學江:如何創建綠色星級醫院與綠色室內環境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