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塊誘人的蛋糕面臨著諸多的風險,但是,面對權威機構不斷拋出的數據誘惑,中國本土的樂園建設,依然熱情而勢不可擋。而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發展勢不可擋的選擇。
機遇:全球游客增速迅猛,主題樂園游持續火熱
根據美國主題娛樂協會(TEA)與第三方旅游行業研究及咨詢機構美國AECOM集團聯合發布的數據報告,2015年全球排名前十主題公園集團的游客人次共計4.2億,2014年這一數字為3.9億。各大主題公園集團均保持了正增長,平均增幅為7.2%,足見主題公園旅游在全球范圍內依舊相當火熱,并保持了持續上升的迅猛勢頭。
放到全球來看,又尤以中國主題公園游客量的增幅最為顯著,其中,長隆集團去年的游客量達到2358萬,排名全球第七位,增長速度達到了驚人的26.4%,增速遠超前三甲的迪士尼集團、梅林娛樂和環球影城。而上海迪士尼的火爆開場,也給出了一個明顯答案--國人已對高質高價產品產生了興趣,并愿意支付溢價。
挑戰:盈利困境凸顯 人才專才匱乏
七成虧損,兩成持平,只有一成盈利,中國式主題公園投資成本巨大,回報周期長,約有1500億元資金套牢在主題公園投資之中。而盲目跟風,主題不明確的投資,依靠一味的模仿和山寨,過渡依賴門票收入,人才專才缺乏,很多公園盈利和管理都問題重重。仍停留在一次消費盈利模式的國內主題公園,內容文化底蘊薄弱,產品附加值提升弱,并沒有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與國外成熟的主題樂園差距明顯。
突破:做出“差異” 做到“唯一”,打造高科技、智慧文化園區
業內人士表示,避免同質化、做業內領先的硬件設施,將會是未來主題樂園的“制勝法寶”。
主題公園越建越多,市場同質化程度高,容易導致樂園陷入困境。商業分析機構分析師梁榮德表示,隨著主題樂園走上差異化、特色化、個性化的發展之道,‘獨一無二’的主題樂園將會脫穎而出,成為競爭市場中的優勝者?!?/p>
事實上,本土不少主題樂園已經走上了告別同質化的競爭之路,在衍生產品和商業模式上已開始探索。
以大連圣亞為例,其采取的模式是“主題公園+IP產業”鏈;海昌海洋公園則是走“主題公園+商用物業協同”的方式;華僑城則是憑借其“旅游+地產”的核心競爭優勢,提出“文化+旅游+城鎮化”發展模式和“旅游+互聯網+金融”補償模式的雙驅動創新發展模式。
同時,在未來發展中,主題樂園文化品牌的打造將成為重中之重,這將是能否成為真正的世界級主題樂園的衡量標準之一?!拔磥淼闹黝}公園,是高科技園區、智慧園區,更是文化園區?!?/p>
除了文化建設外,主題樂園也在科技創新上求變,將更多引入科技元素。正當大家目光都聚焦在上海迪士尼時,廣州長隆集團與阿里旅行達成以“未來景區”為核心的戰略合作, “智慧園區”的輪廓將日漸清晰。而VR技術的興起,也給主題公園轉型方向提供了參考。沉浸式體驗,在娛樂、社交方面優勢明顯,對主題樂園發展將有一定促進作用。
升級:從“量增”轉化為“質增”,建立獨特產業鏈條
除了尋求自身的突破,面對大面積虧損現狀,國內主題公園轉型步伐也已開始,目前來看,中國式主題樂園的“量增”并未轉化為“質增”, 大部分主題公園在餐飲、門票等方面的管理不夠科學,難以吸引回頭客,主題樂園未有持久經營的有效機制以及長期盈利的有效手段。參考上海迪士尼,對于主題樂園來說,建立一條自己獨特的產業鏈,由此所衍生出來的餐飲、商業、酒店、文化以及其他消費領域的內容才是主題公園的價值所在。從資金,設備到管理服務,只有將軟硬件都配置到極致,才有可能實現樂園的可持續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