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語錄
海水
做男人要像海水一樣,不一定鋒芒畢露,但是要蘊含力量,可以摧枯拉朽。最偉大、最堅強的力量是來自內心。
法則
我的創意法則是,在解決問題中找靈感,理性分析創意表達。不裝B,不無病呻吟,不為創意而創意。創意是問題靈動的答案,是無所不在的靈感。
真實
做真實的自己,然后做最好的自己。 |
設計師 李益中,李益中空間設計公司創始人,都市上逸住宅設計公司創始人。大連理工大學建筑系學士,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管理碩士,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深圳設計師高爾夫球隊隊長,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全國)理事。 代表 萬科中心售樓處、西安萬科高新華府精裝修陳設、光明華強文化創意產業園銷售展示中心、二十五度海灣一號售樓處、掬月半山樣板房。 榮譽 2008年受邀參加“APSDA亞太空間設計師聯合會”并榮獲APSDA亞太地區【最佳設計作品大獎】;2009年出版《FROM B TO A 售樓處設計策略》;2010年受聘為清華美院、中央美院建筑學院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實踐導師;2011年受邀參加深港城市雙年展項目之“萬科混凝土的可能” ;2012年受聘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2013年金堂獎十佳酒店設計。 |
“策略為先”是我們公司的工作方法。在介入設計之前,我們會羅列各種面臨的問題,比如客戶需求、現場條件、環境狀況、資金預算等等。通過分析比對找出最核心的問題,然后圍繞這個問題探索設計的各種可能,提出恰當的“設計策略”。 策略是方向。方向不對,走得再遠都是冤枉路。我們反對按套路出牌,那樣永遠不會有新鮮的靈感。靈感來自綜合的分析,來自獨特的策略,是神來一筆,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我的辦公設計我做主 我作為一個建筑學畢業的從業人員,在建筑和室內行業做了近20 年,對建筑的空間本質體會得更深一些。在我的設計里,注重對空間的營造,關注空間的結構感、整體感,以及空間的流動性,也關注空間給予人心理上的影響。 如果你有一個新辦公室,你會怎么玩?我們的辦公室設計,就是在less與more之間尋求平衡,沒有復雜的形體,沒有炫目的顏色,但我要玩一個空間布局的游戲,讓空間處處充滿趣味。
|
1、自制一列燈柱:辦公室的入口走廊挺長的,自制了一列燈柱,一方面作為特別的照明,另一方面加強了進入辦公室的序列感。 2.一扇三米寬的轉動門:會議室與門廳之間裝一道三米寬的轉動門,需要開會時關上,門為隔斷亦為可書寫的白板。不開會時可完全打開,會議室和門廳共享空間,寬敞明亮。 3.做一個階梯教室:做一個階梯教室根本動機是為了解決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為何在每次開例會的時候同事們都要搬凳子?做成階梯教室就成為一個集會議、培訓、交流甚至睡午覺的多功能場所。我覺得一個公司應該像一個學堂。作為設計總監就應該是老師,老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樣形成一個好的交流氛圍,對公司的成長好,對設計師成長起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我覺得公司的員工需要培訓。把徒弟教會,這樣他能夠融入到整個設計理念里面來,他成長得也會比較快。 4.做一個傾斜的書架:為什么把書架做成傾斜的?純粹為了好看?我說過,我的創意不是為了裝B,在于解決問題。當我把書架做成傾斜時,書會由于重力而排列整齊,從而節省管理成本。 |
5.不做欄桿,做一排看得見的風景座位:辦公室層高高,搭了兩層。樓上挑空處做了座位,代替了欄桿的防護功能,充分利用了空間,這一排座位直接面對風景,春暖花開。 6.做一個超酷超長的燈箱:辦公室的燈光要柔和才可以利于長時間辦公,燈光設計就很關鍵,我用鋼板做了一個燈箱,上下打光,霸道極了。 7.把電腦主機塞進柜子里:一般來說,辦公室座位下空間有限,要同時放一個柜子和電腦主機經常難以落腳,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把電腦主機塞進柜子里,合二為一。我的一個建筑設計師朋友說,可不可以照你的這個做一個,我說這個創意你拿去用,記得是我的創意就行。 我的創意法則是,在解決問題中找靈感,理性分析創意表達。不裝B,不無病呻吟,不為創意而創意。創意是問題靈動的答案,是無所不在的靈感。 做地產項目,必須與業主站在同一角度 這十年,從我公司的創辦之初是一個地產發展的迅猛的十年,乘坐這股“東風”自然而然跟地產商打上交道做了很多的項目。
|
這十年很大一部分是為地產服務的,包括會所、銷售中心、樣板房等,對設計,我有很務實,有一個基本底線,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好用,美,讓客戶賺錢。 因為客戶找我們做設計,是希望設計師能通過美化空間來讓其商業活動產生更多溢價。設計師有時只關注設計美不美,而業主更關注設計是否能招徠更多顧客賺更多的錢。在業主看來,設計只是為賣狗肉而掛的羊頭,因此他們會計算投入與回報,計較預算與溢價。 因此,設計師有時必須與業主站在同一角度來思考問題,以實現設計的經濟價值。必須要從樣板房本身的目的性來考慮的,開發商為什么要做樣板房?它承擔著很重要的商業功能,能夠通過做樣板房把樓盤的特點和優點展示出來,對缺點進行彌補,對空間的重新規劃與創造。 創造一種環境,然后可以吸引到客戶,最后通過你樣板房做一個感知的道具,從而推動銷售,歸根到底,設計與商業的關系就是這樣的。 一個不能盈利的商業設計是沒有價值的。當然盈利的問題不是全部由設計本身來完成的,關乎地段、定位、價格、商業模式,以及傳播。
|
從打高爾夫球得到的獨門“秘籍”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以及試錯的過程。馮小剛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有些人是天才,一下子就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但我是那種不斷用各種很笨的方法去嘗試,然后才找到感覺的人”。我可能也是這種人。 比如打高爾夫球,我嘗試過無數種方法,甚至有些極可笑,什么太極式什么釣魚式什么九淺一深,在設計圈的高爾夫界成為笑談。不過,我堅持不斷探索,現在我已經有了自己的獨門武功,算是隊里的高手了。 打球的過程就是探索自我的過程,在不斷試錯中找到自己,發現真正的自己。設計也是我探索自己的一個途徑。剛開始什么風格都做,慢慢發現自己——喜歡現代簡潔的設計,也擅長做現代簡潔的設計。 當擁有的資源還不夠多的時候,為了生存,你會向這個市場做妥協,客戶要求什么東西,你可能會附和。慢慢隨著自己有更多實力、更大影響力,就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就可以只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東西。 現在做設計,如果業主非要求做一種特別傳統的東西,我會告訴他,我不擅長做這個,不太適合做這個。
|
從我過往的設計及生活里慢慢體會到,其實自己不喜歡繁瑣,而是喜歡簡潔抽象的東西。比如,我喜歡簡單的人際關系,喜歡抽象的繪畫,喜歡現代的建筑。對簡潔的偏愛,實際上來自自己的天性。人不能與自己的天性對抗,要順應天性。對設計來說同樣也是,簡單的東西能表達更多的內容。 我們公司曾經玩過一個“從B到A點”的游戲,即每一個人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從B點到達A點,每個人都不得重復其他人使用過的手段,結果很有趣也很讓人深思。從B到A可以打開思路,挖掘出許許多的方法,而最好的設計就是尋找到一條最簡捷、最富效率、最有美感的解決辦法。 貝聿銘設計日本的美秀博物館時,仔細勘察地形之后,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邊找到了靈感,“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在通往建筑的通路上,創造性地設計了一條弧形的隧道,出隧道口,豁然開朗,建筑主體赫然出現在視覺的前方,非常有意境。 貝聿銘的作品是現代的,也有東方的內蘊,是詩意的建筑。 簡約的形式,豐富的內涵,是詩的表達。我愛簡約而豐富的設計。我要做一個空間的詩人。
|
|
|
網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