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2015年5月第19期

90后成購房生力軍,樓市還有10年安全期?

01

樓市生力軍:90后購房需求旺盛

  時光飛逝,如今,環顧四周,你會發現辦公室的90后隊伍逐漸壯大。當年齡最大的90后已跨入晚婚行列,戀愛、買房便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曾有一位房產公司經理表示,其實90后已經悄然殺入樓市,“除了已畢業參加工作的90后加入購房大軍外,不少還在讀書的學生也‘被成為’業主。還有不少有主見的90后,看房、買房都自己一手操辦,當然這背后肯定有父母必要的經濟支持。父母負責首付款以及最初幾年的按揭還貸,子女工作穩定后接過還貸‘接力棒’,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從深層層面來講,“土地紅利”與“人口紅利”向來密不可分。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土地資本化、人口快速增長并城市化的基礎上。然而,觀察30年來的新增人口曲線,會發現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急劇減少。而90后,正是當前房地產市場的購房主力之一。

  多數研究者都把深圳、廈門近兩年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歸結為人口凈流入的增加,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增加;相反那些市場增長乏力的城市,人口基本上是凈流出的。

  成交數據顯示,當前樓市中,購房者主要集中在25-35歲之間,他們占所有購房者的50%以上。從所購房屋的面積和價格區間看,也以剛需類產品為主,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主流。

  “這個年齡段的人口越多,市場的潛在需求就越扎實。隨著購房者年齡的增長,其所購房價也隨之同步上升,戶型面積也逐漸增大。35歲以后則以改善型購房為主。”專家說,總體來看,40歲以上年齡段購房占比大大低于35歲以下年齡段。人口增長越快,購房需求越穩定;而在人口增速接近的情況下,年輕人比重越高,則購房需求越穩定,而且更具可持續性。

  以去年全國房價漲幅第一的廈門為例,其人口年齡結構與深圳非常接近,同樣是年輕人占比高而中老年占比低,其年輕化程度明顯優于其它城市。

  另一個例子是深圳。深圳作為一個產業升級較為成功的城市,已經變為全國最吸引人口流入的地方;其常住人口中,年輕人占也比較高。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深圳20-24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占比極高,而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則很低。

  業內人士表示,90后的自主性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房價的安全,也是支撐樓市平穩度過下一個十年的重要力量。

02

置業新勢力:90后的買房觀念

  90后的“置業新勢力”已經崛起,他們思維獨特,個性張揚,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對創新有獨到見解。那么,在置業觀上,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標準呢?

  A.比起面積更在乎總價

  對于首次置業的剛需90后購房者來說,首付多少、每月還款多少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現實問題。小戶型產品憑著總價低、還款壓力小的優勢,深受90后青睞。

  一眨眼,出生在1990年的小朱已經工作兩年了,今年,在父母的資助下,他買下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小戶型二手房,“我步入社會時間不長,一切都還在起步階段,積蓄也不豐厚,吃飯、聚會、興趣愛好等所需要的日常開銷較多。雖然首付父母會幫忙支付,他們也表示可以一步到位買個大戶型,但是,考慮到后續自己的還款壓力,為了不影響生活品質,我還是選擇購買了一套低總價的小戶型。在我看來,小戶型的房子將來出手也很容易,一旦條件具備準備換房,可隨時出手。”

  B.比起學區更在乎周邊配套

  大多數的90后目前還沒有考慮學區房,倒是對周邊的生活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90后小高買下了一套位于萬達華府的房子,“雖然父母以及其他的親戚都建議我直接買套北師大的學區房,可是,就我現階段來說,學區并沒有那么重要。畢竟,等到我結婚、生孩子、孩子上小學,估計還要十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周邊可能會引進一所優質的學校也說不定。就算沒有,過幾年再換房也來得及。而且,住在這里,生活會非常便利,北面的萬達廣場能滿足我吃喝玩樂等各方面需求。”

  C.比起中規中矩戶型更愛百變小戶型

  對于90后來說,對房子的最主要需求是居住,所以從30平方米左右的單身公寓到9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都比較適合他們。

  “同樣是85平方米的房子,有的項目只能設計出兩室一廳,而有的卻能設計出三室兩廳,這樣的房子功能比較全。有句話說得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房源面積雖然小,但能提高居住者的舒適度、增加房子的功能性。相比于老式的設計,我更青睞某些在建新樓盤極致利用空間的產品。”1991年出生的姑娘小董說,她更喜歡能拎包入住的精裝修百變房源。

03

滄海桑田:10年后房價還會安全嗎?

  在涌起的90后購房需求面前,很多業內人士和房企對于10年之內的樓市保持著樂觀態度,但是10年之后,90后的購房需求下降,00后的需求能夠為那時的房價提供足夠支撐嗎?

  “容納我們生長的大地已滄海桑田,我們以往成功所依賴的天空也或已斗轉星移。確實是深思的時候了。”萬科2014年年報中這樣感嘆。

  如果說土地紅利、人口紅利都遞減了,甚至消失了,那究竟怎么判斷房價會不會大漲或者大跌?

  萬科試圖攻克這個難題。2014年,萬科研究部門調查了過去40年、27個經濟體的房地產市場,統計一共出現61次房價大漲,之后有14次出現大跌,有47次沒有出現大跌或者下跌。

  進一步地,萬科董秘譚華杰發現,傳統經常使用的房價收入比、租金收益率、按揭收益率這些指標都不是有效指標,也就是它們都不能通過過去40年歷史數據的驗證,都有大量的反例存在。

  “我們最后找到三個重要指標,其中有兩個是內因的指標,就是根據經濟體自身情況決定房價上漲或者下跌。”譚華杰介紹,這兩個內因指標一個叫做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用居民部門儲蓄/上一年利息支出。這個倍數有一個臨界值,1.5倍,1.5倍以上是安全的,越高越安全;第二個指標,新房名義市值對居民最大購買力占用比例,80%是危險臨界點,60%是安全臨界點,越高越危險,越低越安全。

  第三個因素,有一些經濟體并不是因為本身的原因導致的下跌,而是因為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房價下跌而受到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它的經常性賬戶順逆差。所有因外部沖擊導致房價泡沫破滅的經濟體,均處于逆差狀態。

  結合這個指標看中國目前的情況,首先從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來看,中國現在處于絕對安全位置。臨界點是1.5倍,而中國目前實際是11倍,遠遠超過1.5倍安全邊際。未來十年即使這個指標往下走,要走到1.5倍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從這個指標基本可以判斷未來10年就是安全的;第二個指標,新房名義市值對居民最大購買力,這個指標沒有上一個指標那么好,但是相對處于好的位置,在安全臨界點上,最近三年這個指標呈現向下趨勢。

  從這兩個指標來看,萬科得出結論:住宅行業未來十年總體來看是安全的,基本不會發生房價斷崖式下跌、泡沫破滅;但10年后,需求將可能難以支撐房價。

  10年。這個時間節點,與中原集團從人口結構角度出發的研究結果相似。10年后,00后會成為購房主力,但他們的數量還足以支撐那時的房價嗎?10年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會破滅嗎?這些問題短期內難以有明確的答案,但對這些問題的深思是不容回避的。

  無論如何,萬科等大型房企已在布局應對。萬科的計劃是,十年后,住宅開發業務在集團中的營收比重將降至一半;萬達的計劃更為激進,從今年開始萬達就要全面退出住宅銷售市場,到2020年,萬達凈利潤的三分之二要來自租賃收入。

  從萬達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出,萬達對于十年之后住宅市場并不樂觀,但這并不代表那時樓市狀態差。萬達的計劃首先是要考慮利益,10后的住宅市場或許沒有多少利益可得,但這也蘊含另一種可能:樓市泡沫已被擠出,房地產市場進入了健康運行軌道。

結語

  90后的購房需求或許會支撐樓市安全走過一段時間,但這并不是樓市泡沫存在的理由。隨著經濟改革的加快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房地產市場必然會進入調整,一味地推出購房刺激手段,并不能解決樓市存在的問題。不過,我們相信,樓市泡沫終究是將要破滅的。

我要說:
From: 驗證碼:
互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