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語錄
理念
一個好的餐飲空間設計,是要把這個餐飲企業的文化、菜品等所有東西都融合進來,這樣空間就成為餐飲企業形象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直接的對外宣傳的部分,它的標識性能夠使人在看到這個空間的時候就想起來這家餐飲企業。
意義
現在中國的室內設計也講細分市場,我的朋友有專業設計醫院的、設計博物館的,我主要做辦公和餐飲。細分市場的意義在于,當一個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夠很快的定位到相應符合他的商業業態的標識系統。我們不是簡單的做設計,也是在為客戶的經營做策劃。
機遇
現在國內的很多餐飲企業定位明確,市場化運作,快速擴張,但淘汰率也很高,因此餐飲企業要獨樹一幟,就得有自己的特點,對餐飲空間的設計要求也就越來越高?,F在人們的餐飲消費,菜品之外,其實很多是對于環境的消費,人的精神需求、審美需求必然賦予餐飲空間更多的附加值,給設計師帶來更多的機遇。
追求
我們還在路上,我們的設計還可以更好。所以,我會腳踏實地的做設計,且行且珍惜,把握每一個客戶,把握每一個作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因為設計沒有盡頭。 |
設計師
簡介 劉道華,北京華開建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北京市建筑裝飾設計院副院長兼設計院七所所長,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會員,全國有成就資深室內建筑師,高級室內注冊建筑師。
代表
作品 大董海參烤鴨店鄭州店、大董烤鴨店北京團結湖店、大董烤鴨店北京工體富春山居店、國家會議中心附屬五星級酒店、慧喜文化傳媒會所、北京喜來登酒店、北京北安河度假酒店、國家核電辦公樓、美克集團環球總部、中電投頂層會所等 。
榮譽
獎項 “大董烤鴨店”系列作品設計榮登《id+C》、《時代空間》、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古典工藝家具》;大董工體富春山居店榮獲2013年“金堂獎”室內設計餐飲類金獎;大董工體富春山居店榮獲2014“照明周刊杯”照明應用設計商業空間一等獎;北京華開建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辦公室榮獲2011年“金堂獎”室內設計辦公類優秀獎和2013國際建筑裝飾雙年展辦公類最佳獎;2013北京國際建筑雙年展百名優秀設計師;等等。 |
2010年10月竣工的大董鄭州店是劉道華和他的團隊承接的第一個大董烤鴨店的設計項目,也是他們第一次承接餐飲空間設計,此前他們專注和擅長的是辦公空間設計。在談及這個意義重大的“第一次”時,劉道華認為是“緣分”。當時大董邀請了很多國內頂尖的設計團隊,劉道華的團隊相比較而言可以說是寂寂無名。“我們的信心不是特別足,但我們就憑著大無畏的精神往前沖。”劉道華說,“其實機遇是對等的,我們碰到了,而且抓住了。” 誠然,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劉道華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致力于在自己的設計中用國際化的手法來演繹中國傳統的韻味。他保持每天閱讀的習慣,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之交流心得,而且經常實地考察中國的傳統建筑。因此,當遇到打造“意境菜”的大董烤鴨店時,劉道華的設計靈感自然迸發而出。他這樣解釋:“大董是把菜品當成藝術品來做的,那它的空間一定是簡化的,我們借鑒博物館的空間形式,弱化空間概念,提升菜品的品味和價值。” 劉道華的設計理念獲得了大董的認可。結合鄭州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底蘊,鄭州店的設計最終由他的團隊以“北宋盛世”為題材,以“自然衣、現代骨、中國魂”的文化內涵落地。鄭州店的設計徹底征服了大董,之后大董工體店、團結湖店等所有店面的空間設計,大董都交給了劉道華和他的團隊。 成為大董烤鴨店的御用設計師,對劉道華來說,無疑為他的設計之路掀開了新的篇章。而在知名度和設計訂單之外,劉道華最為看重的是大董在精神層面對他的影響。大董注重細節、品味,把餐飲做到了藝術的層面,這種執著和追求“是很多設計師所不具備的”,“好的設計一定是親力親為的,要把設計做到藝術層面。” |
好的空間設計是功能性和審美性的統一,對此劉道華一直以他的設計作品踐行。 大董工體富春山居店是劉道華和他的團隊承接的又一個大董烤鴨店設計項目,與之前鄭州店和團結湖店不同,劉道華這次選擇的主題不是特定的某個歷史時期或地域,而是更直接和根本的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墨韻”。以墨點、墨跡為基本設計元素,通過時尚的手法來表現它們,利用照明的光影在墻面上投射中國傳統的書法和水墨畫,甚至根據季節的不同、時段的不同,光的顏色也隨之變化。比如春季,包間里會變成綠光,讓人感受春天的到來。 空間設計“除了功能服務外,剩下的都是創造環境,創造意境”,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劉道華主持設計的大董烤鴨店空間能與它的菜品相融合,給予客戶最佳的用餐體驗。 |
劉道華踐行把空間設計當成藝術品來做,市場認可、專業認可因此接踵而來。大董工體富春山居店獲得了2013年“金堂獎”餐飲類金獎、2014年“照明周刊杯”商業空間一等獎等諸多榮譽。劉道華在言談中對榮譽加身很淡然,反而是沒能落地的大董紐約世貿中心店項目讓他頗為驕傲。 在“911事件”之后的第5年,美國人決定重建倒塌的世貿大廈,新樓被命名為“自由塔”。 馮侖的萬通控股集團投資了世貿大廈的重建,他們租下新世貿中心7號樓的48至52層,打算打造一個集商務與文化交流于一體的“中國中心”。馮侖邀請作為中國餐飲的代表的大董入駐,并且指定日本著名的建筑設計師隈研吾主持大董紐約世貿中心店的室內設計,然而大董堅持劉道華和他的團隊。這個項目最終因為投資問題沒有做成,后來馮侖在書中寫到隈研吾當時也出了一個方案,其想法和理念正好與劉道華的方案不謀而合。 劉道華認為紐約世貿大廈的中國中心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它的空間必須是最能夠代表中國的。而最中國的空間無疑是北方宮廷和江南園林,因此他用皇家宮廷元素設計大董紐約世貿中心店的會所部分,突出儀式感,而一層餐廳則用江南的元素去演繹。 在談及隈研吾的方案時,劉道華說:“其實這些都是相通的,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日本的很多東西都來自于中國。”但他坦言就中日的設計現狀來說,中國應該向日本學習。“日本的設計能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在很多中國設計師在回歸傳統文化,這個方向是對的,但還是形式多了一些,缺少精髓的東西,而日本的設計師由內而外,形成了自己的系統,有自己的標識。” |
大董工體富春山居店有一個有意思的設計:考慮到店址花園在前建筑在后的特點,劉道華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個引導路徑,客人進來后仿佛是在走T臺游園。在這個過程中,客人會拍照,然后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傳播,無形中對大董進行了宣傳。其實,不惟工體店如此,劉道華為大董烤鴨店設計的空間都有藝術品的質感,拍照分享幾乎成為了客人們用餐之余的樂趣。 把空間設計融入餐飲企業的視覺識別系統,無疑是劉道華能夠在餐飲空間設計大路上的走順走寬的秘訣之一。 今年劉道華的客戶名單中又多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西貝餐飲。西貝主打西北民間菜肴,近年來發展很快,但它的店面裝飾風格雜亂,沒有形成統一的標識,阻礙了它的連鎖發展,特別是在進軍城市中心區域的時候,雜亂粗糙的空間使得很多寫字樓、商業中心將其拒之門外。因此,西貝希望劉道華能夠重新設計它的標識系統,以利于未來的復制擴張。 劉道華針對西貝的情況提出了“西北民俗博物館”的概念,他認為西貝餐飲目前在國內已經擁有了足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責任和義務來傳播西北的文化,菜品也是西北文化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擴大到其他的文化品類,從而升華西貝餐飲的定位。這一想法已經獲得了西貝餐飲創始人賈國龍的認可,接下來開張的店面就會由劉道華和他的團隊來落實他的設計概念。 “現在中國的室內設計也講細分市場,我的朋友有專業設計醫院的、設計博物館的,我主要做辦公和餐飲。細分市場的意義在于,當一個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夠很快的定位到相應符合他的商業業態的標識系統。我們不是簡單的做設計,也是在為客戶的經營做策劃。” |
餐飲空間設計之路且行且珍惜 大董烤鴨店項目的成功為劉道華的室內設計之路指引了新的方向,他和他的團隊因此收獲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和新的客戶源。對于這一頗為意外的轉型,劉道華信心十足,并且對前景很樂觀:“現在國內的很多餐飲企業定位明確,市場化運作,快速擴張,但淘汰率也很高,因此餐飲企業要獨樹一幟,就得有自己的特點,對餐飲空間的設計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現在人們的餐飲消費,菜品之外,其實很多是對于環境的消費,人的精神需求、審美需求必然賦予餐飲空間更多的附加值,給設計師帶來更多的機遇。”
“這是對設計的追求,我們還在路上,我們的設計還可以更好。所以,我會腳踏實地的做設計,且行且珍惜,把握每一個客戶,把握每一個作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因為設計沒有盡頭。”劉道華如是說。
|
|
|
網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