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米蘭世博會上的中國館,還沒等到6月的“國家館日”,就攤上了一件糟心的事。里面有一款亞振家具的“明風椅”,被設計師宋微建指責為“抄襲”。在媒體們圍著宋微建猛寫了兩天,一直聽不到其他聲音之時,亞振家具和中國館項目設計方,在同一天向本報獨家回應此事。
事 件
近日,設計師宋微建在微博上直指亞振家具抄襲其作品,并接受若干媒體采訪,宋微建稱,由亞振家具向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提供的家具中,那件名為“明風椅”的扶手椅抄襲了自己2013年設計的一把扶手椅。
而在沉默兩天之后,亞振方面向北京青年報《廣廈時代》及北青·家居獨家表態稱:進入世博會中國館的70多件家具均由亞振與清華美院共同創作,至于被指“抄襲”的那件家具是整體系列設計的其中一個款式,絕非抄襲。
此事一出,業界嘩然。一方面,人們翹首以盼的中國館還沒等到6月的國家館日,便先招來“抄襲”指責,實在令人瞠目結舌;另一方面,被抄襲與仿冒壓得透不過氣的中國設計界與制造界,此番感覺苦不堪言,算不算抄襲?爭論聲四起。
同樣是在米蘭,世博之前吸引全球目光的米蘭家具展期間,國內設計師們剛剛帶著“為中國設計正名”的勇氣,展示自己原創作品,而半個多月后同樣肩負展現中國設計實力的中國館里,竟被爆出“涉嫌抄襲”丑聞,著實揪心。曾經跟隨IMOLA千人米蘭世博團造訪中國館的我們,確實注意到了陳列在宴會廳休息室等空間中的新中式家具,當時我們的感覺是:和主題比較搭。
追 問
看看這兩把椅子,像嗎?抄了沒有?明眼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作為關注中國設計多年,常常經歷抄襲事件并備受精神折磨的我們,不得不再次將自己的判斷放在一邊,去探尋真相。
左:宋微建的設計作品 右:被指“抄襲”的明風椅
我們不禁要問亞振:說實話,你們到底抄了沒有?我們還想問宋微建:你說亞振抄襲,證據是什么?我們還想問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筑師和設計師們:你們對于館內所陳列的包含家具在內的產品,是否進行了專業的把控?我們更想問問律師:判斷抄襲與否的關鍵依據是什么?誰說了算?我們也想問問火眼金睛的設計師們:你們認為亞振的“那件家具”抄襲了沒有?
其實我們更想問:這個世界怎么了,中國設計還有喘息和生存的空間嗎?
以下是各方人士接受北京青年報及北青·家居采訪的相關實錄。還是那句話,媒體不是裁判,真相自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咱們一起等。
請問亞振家具:
你們到底抄了沒有?
高飛 亞振家具人事行政中心總監:
家具是亞振與清華美院合作創作。如果事件繼續發酵, 不排除走法律程序起訴宋微建
“‘被指抄襲’事件若繼續發酵,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散步言論者進行起訴。”沉默兩天之后,亞振方面今天向北京青年報《廣廈時代》及北青·家居獨家表態。
亞振家具上海總部人事行政中心總監高飛表示,目前其兄長亞振家具董事長高偉攜亞振世博產品籌備組還在米蘭世博會現場辦公,因此不便接受采訪。有關宋微建稱亞振“抄襲”其設計,高飛代表亞振表達如下看法:并非抄襲。亞振從去年起成立世博產品籌備組,并與清華美院達成合作,包括那件明風椅在內,中國館里家具的創意設計以及室內搭配方案,都是亞振研發團隊和清華美院相關老師們共同研發的結果。
高飛還表示,之所以和清華美院合作,是因為亞振更擅長海派歐式風格的家具設計,而此次世博中國館主題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館內陳列定位為“天地人和”,綜合考量后發現用現代中式家具來詮釋這一主題更適合,所以,亞振放棄自己原有的產品體系,為世博館重新定制了一批現代中式家具。“目前陳列在世博中國館內的家具是大家努力了9個多月的成果,每一件的來源都有理有據。實際上,這批家具在米蘭向外國友人展現的是中國設計師的集體創意和朝氣,并非單一品牌。”
一件家具作品是否抄襲,與量產的商品是否抄襲,其情節有著不同的輕與重。采訪中,對于世博家具未來的情況,高飛表示,這批為世博定制的現代中式產品,與亞振已有的海派歐式風格并不相容,不會進入亞振銷售體系,所以目前并無計劃大量投產。
最后高飛表示,由于亞振與宋微建曾經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且直至現在仍尊重對方,所以之前合作所涉及的具體細節不便對外公布。
請問宋微建:
指責亞振家具抄襲,證據是什么?
宋微建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副理事長,Vjian微建設計首席設計師:
一眼就能看出相像之處,新中式家具創新應該受保護,等待亞振“公開認錯及道歉”
“擺在你面前的這兩把椅子,單從設計角度看像嗎?”在將兩把椅子的對比圖發給幾位設計師和知名紅木家具品牌負責人后,他們多數給出“不太像”的答案。
對此,提出在米蘭世博中國館內亞振家具“抄襲”自己作品的宋微建回應:“做中式創新家具和模仿傳統家具的專家一眼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相像之處,說不像的人,不知道想干什么!”宋微建對于“抄襲點”的解釋是這樣:“我的這件家具在明式椅的基礎上改變了扶手與靠背相銜接的關系,從結構上有明顯的創新,亞振抄襲的正是這一點。”
宋微建稱,曾經與亞振有合作,亞振高飛也證實了這一說法。至于因何在世博會中國館項目上并沒有合作,雙方并未說透。
宋微建在向本報《廣廈時代》和北青·家居講述“世博家具抄襲”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外,也談了由此事引發的感受。他表示,由于中式家具可用的元素不多,能改動的就幾根主線,所以創新起來極為困難,但我國對于原創設計是否“被抄襲”的法律條文卻很嚴苛,只要被指抄襲的產品有三處與原作品有不同之處,就不算入抄襲范圍,這常令原創設計師陷入尷尬與憂慮。
宋微建希望,相關法律對原創設計應多些“善意”。就此次“抄襲”事件而言,他希望亞振方面公開承認“抄襲”并道歉。
請問世博會中國館負責人:
對于館內陳列品是否進行了專業把控?
蘇丹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項目負責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中國館中所選用的家具燈具及裝飾品,都經過清華美院設計團隊老師們的把控,清楚從設計到生產的過程。
對于有報道稱“世博會中國館的家具涉嫌抄襲”,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項目負責人、清華美院副院長蘇丹感到“憂慮”,他向北京青年報及北青·家居表示:“對此事件,我有不同看法,既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清華美院。”作為了解中國館一草一木的人,蘇丹確鑿表態,“中國館中所選用的家具燈具及裝飾品,都經過中國館設計團隊老師們的把控,清楚從打樣到生產的過程。”
針對被宋微建指出“抄襲自己作品”的那件明風椅,蘇丹認為:“從外觀來看,有很多不同,稱其為抄襲還需嚴謹的分析與判斷。”同時蘇丹表示,他的憂慮在于,中國館所使用的家具大約70多件,20多款,被宋微建指出的是其中一款,“媒體大肆宣揚稱中國館的家具涉嫌抄襲,未免帽子扣得太大,完全抹殺了參與家具設計的清華美院的老師們的工作成果。”
作為從事設計及設計教育多年的業內人士,蘇丹從家具設計本身分析了“那把椅子”:“被宋微建提出抄襲自己作品的那把椅子,和宋微建提到的原版作品,實際上設計思路都是源于明式椅。當今,設計界有很多人從中國古典家具中尋找靈感,改變其結構或外觀,演變出自己的作品。既然共同出自明代家具,其外觀有一定相似度也無可厚非。”
以下是和那把“明風椅”一起出現在世博中國館里的家具。
延 伸
世博館里的家具到底怎么來的?
如圖所見,除了“那件家具”,中國館里還有很多其它家具。對于上述家具的創造過程,世博會中國館項目負責人蘇丹的描述與亞振高飛的介紹相一致:“亞振家具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從這些家具打樣的時候,清華美院參與設計的老師就多次到現場和亞振一起研究,從材質到色彩,為了與中國館內宴會廳、休息室等空間協調,老師們是全面進行效果把控的,有些涉及陶瓷與實木結合的,老師們還親自畫了設計圖。”
對于“那件家具”,蘇丹介紹說,“那件明風椅由亞振打樣后,我們曾經建議使用竹材,效果會更好,由于工藝所限,最后使用了木材,采用淺色飾面。”
同時,對于宋微建微博中稱與亞振有過合作,蘇丹透露,聽說中國館項目之前雙方有過合作,在亞振家具展廳,清華美院的老師們看到過宋微建的椅子作品:“但并沒有看到過(被抄襲)這一件。”
面對抄襲,中國設計應該怎么自我保護?
拋開“那把椅子”抄了還是沒抄,我們常常發現,家具制造和設計領域早已對“抄襲與模仿”恨之入骨,一旦發現有類似現象,難免情緒激動。
那么,面對抄襲模仿現象在家具乃至很多領域大行其道的狀況,作為培育未來設計師的頂尖教育機構,清華美院的領軍人們怎么看?對此,蘇丹表示,設計領域的抄襲模仿現象在全球范圍都存在,幾乎是無法清除的一種病毒。對于當代設計之路上迅速成長的中國設計師以及品牌而言,一方面不要氣餒,學會運用專利等有效手段,將設計成果轉化成被保護的對象。另一方面,積極了解國家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便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
聲 音
抄還是沒抄?架已經打起來了
阿達(余駿達),中國陳設藝術委員會上海副主任,溫州榮欣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設計總監
張壽振,香港鳳凰國際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合伙人
看圖畢竟不全面,真正在世博會中國館看到那件“明風椅”的人們怎么看?跟隨IMOLA千人米蘭世博團同行的設計師向我們發表觀點:
如果涉及宋老師將制作完成的樣品放于亞振處,事情就復雜了些…但兩款家具是有很大很大的不同,都屬于創新款家具。
抄襲在中國設計界不應有什么奇怪了吧!至于亞振世博所展示的家具,和所謂原版有很大不同。如果它們的基礎都來自于明式家具,本身從簡到簡的創作就很難,要比的話就看誰做出來的更能被大眾接受。
不管是上述朋友圈里,還是微博上,又或者是私信里,就此事件發表觀點的人很多,其中很多已經從討論問題演變為人身攻擊,我們不便在此發表。以下我們選取的是態度相對冷靜且愿意公開身份者的發言。
王國華專利及知識產權專業律師
從法律上,判斷家具外觀是否抄襲應根據我國專利法來判斷,看其是否構成“相同”或“實質性相同”,如構成上述情況就會被認定為“抄襲”。就我個人經驗判斷,兩件家具除扶手部分相似,其余部分存在明顯差異。如果說存在“借鑒”,但從法律角度也很難界定為“抄襲”。
陳寶光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
家具本身就是在相對固定的范圍內進行設計,它的原創程度比較低,傳承因素比較多,與其它工業產品有很大不同,這也是家具本身的保守性所致。這兩件產品從照片看還是有不同的。至于是不是抄襲,要負責知識產權的專業機構鑒定才行。
楊波元亨利硬木家具董事長
單看扶手相似,其它都不一樣,中式家具包括新中式家具之間其實都會有相似之處。托泥(家具最下方的細節部件)和角花(邊角的花紋)不一樣,所以不能說像。宋微建的屬于新中式,亞振的其實算現代家具了,風格也不同。
高一強家具設計師、設計研究者、策展人
抄襲與否不便評論,但就設計本身說說。兩件家具都傳承了中國傳統家具的某些特質,并采用了以往創新型中式家具曾經出現過的形式。我倒覺得從產品本身來看,被指抄襲的那件比另一件結構更合理,似乎有瓦格納那把經典改良圈椅造型的影子。而且就我的判斷,另一件受力點不妥可能導致靠背不穩固。
陳大瑞木美家具創始人、品牌設計總監
光看圖片不足以判斷兩件家具到底什么情況,是否存在抄襲的可能。內涵很深刻,要知道整件事情發生之前,這兩把椅子誕生之前的故事,才可以形成結論。
溫浩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先生活家具創始人
中國現在有很多優秀設計機構與設計師可以支撐企業的發展需要。企業有真正的意愿,才會將設計轉化成核心競爭力,才會避免類似得不償失的事情發生。
看到這兒,估計你也有了自己的判斷,事件進展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