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峰
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原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河北工信廳廳長)
龔曉峰:時間提前了十幾分鐘,看來大家對民營經濟恢復信心特別著急,時間往前趕了,幸虧我來早了一點,如果來晚了可能還會遲到。
本來我不想講的,因為現在不是講的問題,而是干的問題。政策一大堆,情況也很熟悉,其實企業家比我們這些所謂的專家更清楚。春江水暖鴨先知。
我來到深圳的時間不多,接觸了上千家企業,聊了個類企業,每種企業是不一樣的問題和困難。不同地區的企業也不一樣,不同行業也不一樣。所以講困難,我是了解得比較多的。特別是建筑,我參加雄安新區規劃的時候,那時候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等,我是外行,補了一些課。看到大家以后,其實我有一個想法,光轉型升級這一塊就有很大得空間。先不講其他的恢復信心,我對綠色化轉型建筑是充滿信心的,光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我認為這個行業就會充滿信心。
中央一直很重視民營經濟,大家想想看為什么要開創,為什么改革?坦白說就是因為計劃經濟不行了,“一二大公”不靈了,如果那一套行,就不用改革,也不用開放。所以其實是不用討論的,如果回到老路,中央不會答應,老百姓更不會答應,企業家最不答應。所以我想講一個例子就是“傻子瓜子”,小平同志當年對這個傻子瓜子是怎么處理的?當時這個創始人是安徽蕪湖人,做了不少事兒,是不太合規的,當地要查他、抓他,關于抓不抓、查不查的問題,小平同志當時有戰略眼光,不能抓,不能查。為什么?教育為主。如果當時查了他,整個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火就滅掉了,就沒有后來的故事了。所以我認為小平同志當時是有戰略眼光的,他是有大智慧的。
特別是小平南巡,小平同志為什么南巡?我不想多說,也是特殊情況,有當年的背景。改革開放打問號,市場經濟打問號,要不要民營經濟、私營經濟,更打問號。小平南巡是多大年紀了?在座的可能有些還沒出生,1992年,老人家是88歲,是憂國憂民的情懷。我是因為他的那段話后來考研究生,包括來到深圳,老爺子的幾句話我還記得:同志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思想要解放一點,辦法要帶一點,全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香港是自己的土地,1997年,我要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很遺憾,老爺子后來的心愿沒有了。但是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不用說的,8月20日是他的生日,明天應該是120的誕辰。
后來絕大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南巡以后成立的,南巡以后就如雨后春筍一般的出來了。
講兩個毫不動搖,十六大就提了兩個毫不動搖,中央一直是一以貫之的。《意見》里面大部分是這些年都有過的詞。總書記在2018年11月1日的座談會,可以拿原文拿過來查的,我是一個一個對了,很多要求、很多詞是當時的,包括一些錯誤的觀點,總書記都批復了的。
那么為什么?40幾年來,從來沒有覺得民營經濟這么難,不是一點難,一點難好辦,兩難也好辦,三難也好辦,至少有十難才導致大家這么痛苦,這么難受。為什么?不光是怪政府,方方面面的,國內的,國際的,技術的,市場的,包括自身的原因,綜合的因素,疊加的因素。所以我個人說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是最復雜、最嚴峻的困難,不是一點點困難,一點點就好辦了。前面的老師講了經濟周期,這個你們經濟學家說了算,我們自己好象不太承認經濟周期,但實際上肯定有繁榮、衰退、復蘇、再繁榮,這個周期應該是有的,多少年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是算命的。但是我個人覺得現在是處于從衰退到繁榮。因為前幾年各種原因的疊加嘛。
第一個難,恢復信心難。
坦白說,你要沒有信心,你敢投資嗎?沒有信心,你愿意投資嗎?信心比黃金重要,這不是一個人講的。信心都沒了,命都不想要了,不活了,自殺了,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擺爛、躺平,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因為現金為王,看不準就不投,投了以后還虧,還不如止損,所以沒有信心,民間投資毫無疑問就沒有了。剛才中午看了1-8月份的進出口數據,目前雖然政策出來了,外經貿沒有往上搭,進出口還略有一點下降,也就是說一下子短期不可能信心全部起來的,國際形勢也不是一兩天的事兒。所以擺爛、躺平的人不是一兩個。
第二個難,獲得信任難。
其實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國與國之間什么東西最重要?第一是信任,第二是利益。無信任無利益遲早離開,工作好、學習好,身體不賴。如果信任都沒了,我才不跟你玩。所以很多企業家覺得沒有信任,沒有信任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四種錯誤的言論,第一種是“夜壺論”,在農村待過的就知道,晚上著急的時候就找你,不著急就不找你。第二種“離場論”,有人說民營經濟完成使命了,該退出歷史舞臺了;第三種是“控制論”,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控制民營企業家的舉措。還有“外人論”,國有企業是親兒子,民營企業頂多是“龜孫子”。那個時候經常說國有企業是超國民待遇,這是他們認為的。
第三個,最關鍵是市場開拓難。
在座的大部分是企業的,有錢,什么毛病、大毛病、小毛病都可以擺平,錢能擺平的都不是大事兒。但是對不起,沒錢的時候,市場不好的時候,什么問題都出來了。公司內部管理方方面面都出來了,賺了錢的好辦,沒有錢都難辦,包括員工鬧事,你欠欠工資試試看?市場沒了就很麻煩。我看了利潤,民營企業應該很高興,因為1-2月份的數據,民營企業利潤是下降19%點多的。但是1-7月份好多了,國有企業反而是下降了20.3%,全國是15.5%,收縮了一點。私營企業是10.7%,蠻好的。這說明了民營經濟整體利潤率相對是好的。
更關鍵的是什么?這幾十年怎么起來的?實際上是有如下幾紅利: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包括深圳三來一補怎么來的?抓住了全球產業轉移的機會,包括東莞為什么起來?抓住了深圳騰籠換鳥的機會,那時候老外都跟你玩。第二個是人口紅利,包括投資、消費,還有信息技術,深圳的信息技術發展多快!咱們的企業大部分是IT企業、互聯網企業。但是請注意看這個圖,我們要看數據,1980年我們的GDP占美國的10.6,日本是27.9。經過21年,加入WTO那年,我們在美國是12.9,日本是31.9,這幾年中國改革開放,相對美國、日本的比重有了大幅度提高,這給西方一些錯覺,感覺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是好事兒,開放對中國是好事兒,你好我也好,我好你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感冒你發燒,你感冒我吃藥。加入WTO之后,我們企業又害怕了,喊狼來了。可是到2013年,我們的GDP總量超過美國的54.7%,一下子比重就上來了,日本是187.3,將近是兩倍。這下西方心態變了,WTO是他們的機會啊,不是我們的機會啊。中國變成狼了,我們變成羊了。
現在中國出問題了,西方媒體唱衰中國,說中國崩潰了,一大堆,包括中等收入陷井,房地產等等。這種話我十幾年前在工信部,參加德國的一個發布會,提問的時候,大使讓我說一說,也是類似的問題,因為當時也出了一些問題,08年以后,他說中國這么多問題,中國會不會崩潰?我說我們不會崩潰。他說為什么?我說問題就是機會,小問題小機會,大問題大機會,沒問題沒機會。解決我們經濟方方面面的問題,意味著新的機會,也意味著你們經濟機會,經濟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縮小差距的過程就是挖掘潛力的過程,落后就是市場。大灣區就是2萬多美元,全國1萬多美元,美國大概是7萬多,如果我們跟他們一樣,我們就是大市場。我是很有信心的,所以差距就是潛力,批評就是希望,你們善于批評,改進我們的工作,完善我們的制度,提升我們的能力,我們更有希望,我們有希望,你們有希望。
俄烏沖突就不說了。
經濟全球化,現在開始逆全球化,我前段時間和企業家聊天,過去因為國際分工,買買買,現在買不到的情況下怎么辦?我們要學會在逆全球化、常態化的背景下合作。我想里面需要我們利用很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美國打壓,這兩天比較火爆的事情是華為,我經常講倒逼,中國人是很聰明的,也很勤奮的。當年那么艱難,把兩彈一星搞出來了,中國人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很強的。但是短期整體上是很難的,過去買慣了,過去依賴慣了。
各種綠色壁壘是非常多的,過去不信任你啊,出個關都費勁啊,手機要查你,電腦要查你,不奇怪啊,不信任你啊。如果信任你,是哥們,沒事兒。不信任你就各種壁壘,各種關,各種坎都過不去。比如說現在的發達國家,咱們到粵西、粵北、粵東去看看哪有發達國家的感覺?到西部看就更沒有了。我覺得不應該太樂觀,咱們要清醒,大部分的技術還是有差距的。
為什么這么難?產業結構深度調整,技術更新快,產品周期短,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際市場的復蘇有一個過程,外驅有一個過程。還有新工業革命不是一兩天的事兒,眼花繚亂。過去是全球化,逆全球化,現在是本土化,區域一體化。過去是找你玩,跟你玩,帶你玩。現在是不跟你玩,不帶你玩,還不讓你玩,他不講理。尤其“小院高墻”,很簡單就是核心技術絕對是一個小院的概念,絕對不能讓中國的核心技術起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卡脖子技術和產品,一定要把你弄死,不能讓你起來。但是中國有志氣,華為就是。
過去是掛鉤,現在是脫鉤,過去是建鏈,現在是斷鏈。現在有的鏈主企業要去印度,又不能不去,去呢,各種成本又很高。有的企業跟我說去越南,越南的稅收特別優惠,很大的優惠力度,但是配套企業呢?對不起,他就不怎么優惠。越南也很聰明,這些企業又不得不去,這就是智慧。所以大企業的力度很大,小企業的力度很小。
還有方向判斷難。前進看方向,上進跟志向。方向都看不清,這個時候腳步就邁得迷糊了,所以方向很關鍵。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清楚方向的。
還有轉型升級難,轉型升級哪有那么容易?路徑依賴,轉型靠什么轉?日子好過的時候可以轉,日子難受的時候怎么轉?要錢沒錢,有心無力,看得見的賽道大家都往里面擠,看不見的都不敢投。有個領導說轉型升級到底應該怎么做?我說轉型升級不能不急,不急喪失機會,太急雞飛狗跳,因地制宜,尊重規律,明確方向,找準定位,把握節奏。這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舊”的不行了,中低端不行了,過剩了,高端做不了。今天因為時間關系,有很多沒講了,我把很多領域,世界前十名的企業,產值、銷售收入、市值都有一個對比表格。那些高端的,你們能夠進口替代就很牛了。像華為這樣的進口替代就很牛了,就這么簡單。賣體力的不行了,賣智力的很難,賣權利的進去了。所以,你要靠智力吃飯,高端人才在哪里?深圳實話實說這幾年還是不錯的,補了短板。我到深圳招人才難,深圳這個地方是搞錢的文化,而不是搞學問的文化,當然在座的也是搞學問的。深圳北京百里挑一,這里太難了。但是高端的研究沒有幾個人在做。
微笑曲線,現在要走出微笑曲線,但還有一個過程。傳統產業,包括建筑,咱們的小問題沒有解決,科技含量、附加值低的問題沒有解決,高端的還是偏少。
還有招聘人才難,高科技靠高端人才,當然高端人才不是說有文憑的就是,文憑不代表水平,學歷不代表能力。辦得成事的、解決問題的人太少了,會考試的一大堆。這種怎么辦?“三適”,適合的,適用的,適應的太少。
還有貸款融資難,銀行說不是我不想貸,企業不行了,我也有指標啊,銀行也有考核啊。很多企業求貸,不好的企業斷貸,抽貸,吸貸等等。當然有些國有企業出了問題就不追責,民營企業就要追責,這是要改變的,要一視同仁。
帳款回收難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找我,說你能不能幫我,哪里哪里有沒有熟人啊,為什么?欠錢。國內市場太難做了,欠錢,所以文件里面把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列進去了,要追責,要列入黑名單,過去哪有?過去誰會把機關列入黑名單?當然民營企業也很痛苦,當時我是辦公室主任,很多民營企業不敢舉報,舉報了第一客戶斷掉了,第二怕打擊報復,所以他們也有難處。追債太難了,地方政府債這些年因為房地產不景氣了,有些財政靠房地產的就完蛋了,深圳的可能還好一點,有的地方占地方財政收入的60-70%,不欠錢才怪。
涉法涉案難,資本原始積累是帶血、淚的。很多企業過去涉及到一些跟腐敗分子勾結在一起,但是一下子資金凍結,甚至高管抓進去一大堆,企業就死掉了。針對這個問題也有很多說法,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也很麻煩,大灣區的很多高管先后進去了,大部分都放出了,但是對企業有一些影響,有的幾十億的影響。所以這個也很麻煩,尤其是深圳這個地方有錢,你們欠人家的錢,外地警察給你跨地區到深圳抓人。深圳警察也積極配合,現在深圳二十條里面有一個說法,所以這一塊很難。尤其個別地區的企業出了問題,墻倒眾人推,把企業邊緣化,把企業資產沒收等等。
深圳的法制環境很好的,這不是給深圳做廣告,我看了以后,確實連續多年全國第一。尤其是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營商環境是特別好的。深圳為什么有創新的環境?整體上還是法制環境很重要,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誠心經濟、信任經濟、契約經濟,有這個文化就好辦,愿意來。否則找市場、找領導的環境就麻煩了,不愿意來。
這是我到德國,會議之后我去德國的商場一看,人家賣雞蛋的還有標識,還有條形碼,我不懂德語,一問人家有0的是代表散養的,還有圈養的,就便宜,有人均居住面積,德國雞均居住面積也是有規定的,那個國家精細化,一旦亂搞就要進監獄。
還有穩定預期難。如果預期都沒有了,就很麻煩,誰愿意投資。預期就不多說了,后面的政策也是一樣,老變,一變就麻煩,企業成本就沒法算,利潤也沒法算。尤其是一些機關從來沒在企業呆過,在家里閉門造車,找幾個人談一下就搞一個政策出來,論證不充分,老出問題。不是一般的機關,包括大機關,所以預期很麻煩。
時間關系我就不展開講了,我提到了一些東西,尤其是“生力軍”和“主力軍”的關系,國資委以前說什么什么主力軍,我看到一個新消息,7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開了一個地方一把手的會,強調三個集中,三個資本,我一看解讀了一下,我的體會是這樣的,國有資本要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集中,向前瞻性產業集中。三個資本,我的意思是不要跟民營企業搶,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牢記使命,這是很關鍵的。所以我認為這也是很好的信號。
八大部分31條,大家都爛記于心了。我想強調一點,從來沒有哪個文件提了32項機制的,什么是機制?就是要長期做的,常態化的,要老堅持下去的,不能老變的,這就是機制。
為什么第一條是市場壁壘?說白了,門都進不去,不讓你玩,怎么弄?給民營企業公平進入的機會,要克服三大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集團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不能設置各種前置條件等等,這是非常好的信號。我建議一點,在四個結合當中,產教結合做得不錯,尤其深圳。產研結合也不錯,產融結合也不錯,深圳金融非常好但是有一點,產需結合需要加強。比亞迪,王傳福如果沒有深圳市委市政府給他公交、出租車率先使用,他有今天的故事嗎?沒有。所以將來有大量的新業態、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政府要幫助對接市場,要培育市場,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在座的企業家都是有市場的,銀行資本就來了,其他的困難也解決了,所以對接市場很重要。
還有公平競爭,這個就不說了。還有信用體系,盤活資產。
支持力度有五條,深圳的融資做得很好,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是全國做在前列的,包括服務意識。因為這個文件是中辦國辦的,如果中辦國辦來牽頭最好了,國務院有平臺大家也看到了,力度更大,畢竟官員只怕更大的官。我到深圳某個區,某件事情,他們覺得組織部長當辦公室主任,我覺得這個很好。組織部長管人,干部就不能不聽,所以落實意見,可能發改委成立一個局,整體上是好一些,但是有些力度還不夠。
用工就不說了,政策用活用足。深圳這方面好,不用跑,他主動推送。
還有法制保障,其實不是對民營經濟的,是對個體所有制的。時間關系就不細說。有一句話,無恒產,無恒心。沒有安全,一切免談。這個話對市場經濟是很重要的,保護產權太重要了,安全感都沒有。就像做報告一樣,市里說我們要為企業保駕護航,下來企業說,不要保駕護航。什么環境是好的環境?大美女晚上一個人在馬路上溜達沒有流氓,不用保鏢,不用男朋友、不用老公陪著才是好企業,來一個人、來一個企業需要保護,這個地方就是黑社會啊。所以很簡單,就是老百姓不用求人就是好的環境,我打車問打車師傅,他是河南人,我問他為什么來了這里?他說來了這里沒有文憑,20多個崗位都嘗試了,親戚朋友來了70、80人,他說深圳最大的好處是辦什么事兒不用求人,也不用隨禮。廣東人小孩結婚都不用包紅包,這個社會簡單,好辦事。
對民營企業自身也提了要求,包括內部管理也提了要求。華為這樣的企業曾經也反腐敗,一直反腐敗,聽說曾經有廉潔帳號,每個人罰了好幾千塊錢。所以反腐敗不光是政府,企業也有這個問題。
還有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深圳這種地方,我們是創新驅動的,將心比心,如果我是科研人員,我開發一個產品,知識產權被侵犯了,我才不干呢。所以知識產權保護對深圳這種地方是特別重要的,對創新特別重要。還有不能一罰了之。現在有些地方執法就是一罰了之。前段時間有朋友到深圳來說深圳很好,他說我們那個地方有點什么毛病,把我往死里整。深圳如果我們不懂,犯點錯誤,人家給我教育半天,還兩三天培訓我們,沒有處罰。深圳第一次違章是免處罰的,我老婆高興了,老公,你幫我問一下,是不是每個禮拜一次?我說你想得倒美。第一次,初次犯錯的企業要寬容、包容,這樣企業才會舒服。
我們國家的稅比較高,但是有的地方費更多。包括一個企業跟我痛哭,他說領導啊,他們那個區長找我,要我把明年的稅幫他交一點,我企業這么困難怎么交啊?后來他還給我一個牌子——納稅大戶,納稅先進單位,有什么鬼用?又沒有辦法,我投資都后悔死了。這是最近發生的事兒,因為他完不成任務啊,上級給他壓,各種不好的環境。
這一條是對民營企業自身的,就像小孩一樣,你不想學習,不想干,不想讀書,父母幫不了你。這一條就是一個道理,民營企業自身要煉內功,自身要有核心競爭力,否則也是扶不起的阿斗。自己要有危機意識,要有能力。包括對企業管理的要求,企業自己結構的要求,因為20年前有領導問我:國有企業向跨國公司學什么?我說首先要學機制體制的活,企業像個企業的樣子,干多干少一個事兒肯定不行,干好干壞一個樣肯定不行,干與不干一樣更不行。學什么?工作流程化,業務模塊化,管理規范化,運作市場化,考核標準化,人才國際化。我總結的“六化”,領導說不錯啊,這比“四化”還多了兩化。
創新驅動,坦白說過去那種靠膽子大,要塊地、要個項目的模式已經過去了。這里不多說,我認為深圳的創新各項指標,我只講一個例子,最近工信部公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圳310家,一個粵海街道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某個大省的兩倍,個別省只有兩三家,深圳這個地方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集中發展,聚集發展,集群發展的態勢非常明顯,打造了集約化的效果,所以深圳這個地方創新已經形成了生態。
我認為國際化是欠缺的,我們的加工貿易不錯,1-8月份加工貿易下降是11%點多,一般貿易還有增長1.6%。什么意思?說明有核心技術的不一樣,有自主產權的不一樣。加工貿易的加速下滑,深圳大概還有十分之一屬于傳統產業,附加值比較低的。這十分之一是要轉移出去的。
這也是給民營企業機會,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大工程、大項目,過去很少有民營企業參與的,即使參與,也是建筑行業,拿一個資質,掛靠在國有企業那邊。以后我相信可能會發一部分,我不知道啊,也是給我們機會,重大工程項目。當然民營企業自身的競爭力,質量要保證,各方面要提高。
關于企業家精神,別的不說,愛國情懷、創新、守法這些是常見的。我想講一點我個人的體會,我和幾個人一起聊天的時候,一個校長問我,你怎么理解任正非說企業家狼的精神?你怎么看這個事兒?我說他們只說對了一半,其實做事狼的精神,做人是羊的品質。狼的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冒險精神,異曲同工,和長江文明、黃河文明一脈相承,滿懷激情不消沉,尋找目標不攜帶,遇到困難不退縮。但是做人不能像狼一樣,做人要有羊的本質,長輩面前小綿羊,客戶面前老山羊,有胡子,有經驗,困難面前是藏羚羊。遵紀守法才是現代企業家的真本事。
培訓很重要,今天其實也是一個培訓。我在考了研究生半年之后,我就加班回去寫了很多打工日記,別的話我都不記得,有一句話我重視:縱使地球明天要毀滅,今天企業也要種下兩棵小樹,一棵是創新,一棵是培訓。
李光耀在幾次金融危機之后也說類似的話,我們不要閑著,不要抱怨,我們要培訓,提高能力,人力資本的素質要提高。類似這樣的話很重要,因為抱怨也是沒有用的。我跟我老婆講,我說老婆將來如果有三長兩短,你不要放棄。哪個企業家沒有坑?華為任正非,原來門口進去有飛機的,4300個彈孔,沒有傷痕累累,哪有皮糙肉厚。過去是805的,女士,一個穿鞋,一個沒穿鞋,腳指頭都爛了,現在是飛機。大家去看一下這個精神,我非常佩服這些企業家的精神,在座的很多企業家,你們在外面微笑,回家是眼淚。所以企業家沒有容易的。
所以,有很多二代是不愿意接班的,父母著急。
政商關系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另外不管什么文件就是一句話,重在落實,狠抓落實。如果政府部門忽悠你,應付你,那很容易,不落實就沒用。上面講得很生動,聽得很感動,回去這幫官員不行動,肯定完蛋。所以要落實,如果全部落實31條,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改進。
晉江經驗,我個人認為晉江非常好,但是深圳也有很多民營企業,我們的民營企業發展是非常有活力的,我們的民營經濟和科技創新、卡脖子技術各方面的突破,全面突破突圍,這里有很多可以總結的東西。
發改委八部委搞了28條,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發改委設了一個局,工信部有一個局叫中小企業局,大家可能知道。民營經濟的概念是別的國家沒有的,中國有,但是美國有中小企業局,他是在1958年成立的,這是全世界公認的。各省市也有民營經濟小組辦公室,肯定會有改進,但是有些事情不是說光一個局能解決問題的,還要更多的從內心信任民營企業、尊重民營企業,真正給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市場準入的機會。深圳還有幾個方案,法治化方案20條,市場化是23條,國際化12條,后來又搞了20條。深圳跟別的地方還不太一樣,深圳就是針對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需求搞了20條,這20條還非常管用。比如說平臺經濟,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包括應用場景等等,深圳很重視應用場景,因為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就有好處。
最后我想有幾個觀念再分享一下,一個地方也好,一個國家也好,要發展產業。發展產業是支撐企業生存的主體,官員不是主體。深圳是小政府、大社會、強企業、真格局。深圳的協會是最牛的,協會非常好。立足科技,著眼明天的競爭,研發是關鍵。重視教育,為了后天的發展,人才是根本。我個人認為深圳還要引進國際知名學校來,不光是內地的這些學校,不光是香港的學校,還有國際上頂級的學校,多搞一點過來,要不然支撐不了,不得不承認北京為什么有那個效應,轉化還是很厲害。加強培訓,還有完善制度,這個制度包括企業的制度,我認為制度好可以調動老百姓一般人的積極性,制度不好,好人也變壞,所以制度完善很重要。最后是搶抓機遇,機遇后面是三個方面,第一是把握機遇的問題,市場機遇很多,機遇來了要知道什么是機遇,但是需要加強學習,干中學。加速積累,沒有積累,機遇來了蘋果砸破腦袋也不知道。抓住機遇的魄力,多擔當,企業家當然有風險,當然有成本。我在體制內這么多年,只要遵紀守法就沒有什么可怕的。第三,創造機遇的激情和夢想,靠激情和夢想,企業家大部分都是有夢想的,有激情的,滿懷激情不消沉,嗅覺靈敏不遲鈍。
很多企業家說我最近傻了,幫別人帶一個擔保,幾千萬砸進去了。我說是啊,假如說這個錢沒了,你虧得起了,不要了,哥們義氣可以。所以沒有安全,一切免談。不管怎么賺錢,不管多么講義氣,守住自己的底線,活著就好,好好活著,活著是王道,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永遠保持春天來了的憂患,才有擁抱春天的可能。
無激情無未來,永不放棄,永不泄氣;
無責任無未來,敢于負責,勇于承責;
無創新無未來,苦練內功,苦干實干拼命干;
無信心無未來,堅定信心,自信自強。
賽道不同,單位不同,目標一致,情懷一致,為各位的共同發財共同努力,謝謝。
主持人:感謝龔院長的分享!
在國家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的背景下,作為民營建筑裝飾企業,我們如何繼續有所作為、加快發展,是所有建筑裝飾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接下來有請深圳市建筑裝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富貴做《繼續"把紅旗插到山頂上"——建筑裝飾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探索》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