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發表了《建筑行業開拓創新 “中國建造”成就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之十四”》。文章系獻禮十九大的系列之作,從建筑業的整體規模、發展質量、技術突破、支柱作用、城鄉建設、海外市場各方面著手,以翔實的數據展現了建筑業在近五年來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接下來,小編將提取整合文章中的關鍵數據,與您一同回顧建筑行業的五年道路。
總體規模壯大,頭部效應顯著
從工程總量上來看,2012年,建筑業企業簽訂工程承包合同24.7萬億元,2016年達到37.4萬億元,是2012年的1.51倍。從2013年起,全國建企簽訂合同的總量平均每年增長10.6%,平均增長量達每年3.2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8%,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0.8個百分點。
從行業總量來看,2012年時建筑業的總產值現價總量為13.7萬億元,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變為了19.4萬億元,是2012年的1.41倍,年均增長9.0%。
從從業人數來看,2016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數已 達5185萬人,是2012年的1.22倍。
同時,隨著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入,行業領頭羊的建筑企業率先響應政府號召,較早地進行了聯合、兼并、資產重組等改革措施。在此背景下,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大部分的產業收益由特級、一級資質企業斬獲。據數據顯示,2016年,占建筑企業總數12.4%的特級、一級資質企業所簽訂的合同額總數占行業總量的73.7%,較2012年的69.8%有上升。頭部企業的生產總值占比64.6%,較2012年的63%也有所上升。
經濟支柱產業,推動城鄉建設
建筑產業無疑是我國支柱型產業。自步入經濟新常態以來,行業的增長率依然保持在年均8%的水準。而從占GDP的比重看,2013-2016年,建筑業增加值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均保持在6.7%以上。同時,建筑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013-2016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數逐年增長,年均增加230萬人,2016年達到5185萬人,比2012年增加918萬人。2016年建筑業從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達到了6.7%。
繳稅方面,2016年,建筑業企業繳納稅金總額達6165億元,占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達4.7%。與2012年的繳稅總額相比,金額總數在幾年間增長了40.5%之多。為財政增收做出相當大的貢獻。
海外市場不斷拓展
隨著“一帶一路”的時代強音奏響,海外市場的拓展也正在成為建筑企業的下一個發力點。2014-2016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2016年達到1260.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
2016年,我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營業額10589.2億元,同比增長3.5%,新簽合同額16207.9億元,同比增長16.2%。
2016年,建筑業企業在境外完成的營業收入達4379億元,是2012年的1.4倍。2013-2016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在境外完成的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