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適應社會、市場變化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的發展新理念、改革新舉措,都帶來了社會、市場的深刻變化,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行業內部的變化。以適應社會需求、市場特性變化為目標,加快行業內部結構、技術、營銷手段的調整,在2016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7年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方位后,生產與生活方式都將產生深刻變化,思路升級和理念更新必將引發建筑裝修裝飾行業新的發展變化,提高行業、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能力。
2016年行業在勞動力增加數量很小的條件下,實現了較高的增長,與管理模式和技術創新密不可分。2017年,要繼續以管理與技術創新、發展新業態、全面提升服務能力等全面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繼續在互聯網+改造傳統商業模式,創建新業態;以智能化等先進技術裝備提升加工制造能力,滿足社會高端供給需求;加快BIM在建筑裝修裝飾工程中的應用,提高要素組織的水平和效率;加大智能化施工機具、工業化部品與部件的研發與推廣應用,改造與升級現場施工技術;加大遠程監控、手機移動終端等技術應用,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等,推進行業主導技術適應社會科技發展的要求。
要深入研究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確定新方位后,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準確定位行業、企業的創新方向。要以全面適應社會、市場發展要求,提升企業的生存與服務能力為目標,調動財政、金融、社會等資源,激發行業創新的動力和活力,按照新的發展理念要求,持續推進行業的創新發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業發展態勢。
2017年要深入研究人們期盼“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的社會需求和社會治理環境污染,消除霧霾的緊迫心情,推進建筑裝修裝飾的綠色發展進程。要以產業化為方向,以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為出發點,以工業化、清潔化、信息化技術為基本手段,加大對綠色發展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力度。要以綠色建筑裝修裝飾評價標準為依據,調動業內及社會各方面力量,建立起推進建筑裝修裝飾綠色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順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
要以治理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室內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為重點,以工程現場垃圾減量化和各類污染源的控制推進成品化、工業化、標準化;以信息化建設和BIM、物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實現設計、部品與部件生產、現場施工操作等環節的互聯互通,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繼續加大節能減排、環保安全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為行業綠色工程提供物質保障;要繼續探索工程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的有效機制,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以加強環境評估、監管、檢測、評價等手段,加大對環境保護機制與體制的建設力度等,全面順應社會低碳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要求。
2017年要繼續參與裝配式建筑、被動式建筑的推廣應用技術研發,適應我國建筑業的技術發展方向。以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發揮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建設中終端地位的優勢,持續探索裝配式建筑結構中部件、構件、部品的生產加工制造及組裝、安裝等新技術。要把被動式建筑理念引入建筑裝修裝飾行業,將被動式建筑中成熟的自然通風、自然采光、遮陽降溫、太陽能輻射、室內非供暖地源熱泵、高效的新風系統、智能化控制技術等先進技術引入到建筑裝修裝飾設計與施工之中,全面提升建筑裝修裝飾工程的節能減排水平。
行業協會要繼續發揮好紐帶和橋梁的作用,指導行業內企業不斷提高全面適應社會、市場發展變化能力,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行業協會要站在行業發展的制高點,研究制定行業發展的規劃、規則、規范,提升自身的領導力、凝聚力和權威性,增強對業內企業的服務能力。要通過制定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行業標準與規范、開展行業內評價活動、搭建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的交流合作平臺等,指導業內企業在社會、市場變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科學決策、準確定位、合法經營、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