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國務院發布重磅文件,促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打造“中國建造”品牌;嚴格資質管理,明確施工防范重點部位……頂層設計不斷加碼,力促建筑業健康發展。
建筑企業繼續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做出不懈努力: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實現品牌、資金與技術的全方位走出去,海外業績不斷增長,跨國經營能力得到提升;踴躍探索PPP項目管理經營新模式,通過融合發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堅持創新驅動,加持“BIM”等新興技術,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
行業政策篇
行業綜合發展規劃及政策
國務院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李克強2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持續為實體經濟減負;部署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會議認為,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加快產業升級,有利于擴大就業、帶動關聯產業發展,也能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支撐。
一要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打破區域壁壘,取消各地區、各行業在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對建筑業企業設置的不合理準入限制。縮小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范圍,把應招標的項目納入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建筑業企業提供公平市場環境。
二要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提高建筑設計和建設水平,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改進工程建設組織方式,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完善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培育咨詢、施工等專業企業。
三要加強承包履約、勞動用工等管理,嚴防拖欠工程款。實行工程質量安全終身責任制。打造“中國建造”品牌。
國務院重促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
1.堅持建筑業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2.優化資質管理:進一步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對信用良好、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擔保的企業,在其資質類別內放寬承攬業務范圍限制,同時,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工程擔保及個人執業資格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3.優化資格管理: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明晰注冊執業人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大執業責任追究力度;有序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推動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4.完善招標投標制度:加快修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探索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進一步簡化招標投標程序。5.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6.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鼓勵投資咨詢、勘察、設計、監理、招標代理、造價等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7.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8.全面提高監管水平,推動發展工程質量保險。9.打破區域市場準入壁壘,建立統一開放市場。10.規范工程價款結算。11.提高從業人員素質。12.保護工人合法權益。13.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14.加快建筑業企業“走出去”。
住建部將落實頂層設計,促進建筑業實現由大到強。在住建部部于2月27日召開的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副部長易軍要求:
1.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安全、美觀、綠色的建筑產品。2.堅持以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為保障,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創建適應建筑業發展需要的建筑市場環境。3.以提高建筑工人素質為基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現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4.堅持以加快建筑業產業升級為核心,轉變建造方式,提升我國建筑業的國際競爭力。
重要區域規劃
“十三五”農村基建需投3.4萬億元。2月6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披露在“十三五”時期的農業農村發展中,僅供水、道路、電力、通信,測算需要3.4萬億,其中交通部門測算,僅農村公路建設,還不是建設本身,養護資金就需要3400多億,這比“十二五”時期高了3倍多。
國務院:鼓勵以PPP模式進行開發區建設。2月6日,國務院公布的《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要推進開發區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探索多元化的開發區運營模式。支持以各種所有制企業為主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投資建設、運營開發區,或者托管現有的開發區,享受開發區相關政策。鼓勵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開發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在現有的開發區中投資建設、運營特色產業園,積極探索合作辦園區的發展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區開發運營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債券融資。
細分領域投資政策與規劃
建筑業“新蛋糕”出爐,國務院發文大力支持農村基建投融資。2月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PPP迎下鄉良機。《意見》強調,要以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為目標,以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為突破口,明確各級政府事權和投入責任,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投融資模式,加大建設投入,完善管護機制,全面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
國家發文力推新型墻體,到2020年占比80%。2月6日,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新型墻材推廣應用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發展綠色新型墻材,提升墻材行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水平,促進建材行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指出,到2020 年,新型墻材產量在墻材總量中占比達80%,其中裝配式墻板部品占比達20%;新建建筑中新型墻材應用比例達90%。
其他
嚴格資質管理,明確施工防范重點部位。2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針對建筑施工領域,特別明確了以下內容:
1.嚴格資質管理,包括建筑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2.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嚴厲打擊建筑施工轉包、違法發包分包和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等行為。3.強化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4.建設安全生產行政審批“一庫四平臺”(行政審批項目庫,網上審批運行平臺、政務公開服務平臺、法制監督平臺、電子監察平臺)和安全生產誠信系統。5.推動將生產經營過程中極易導致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納入刑事追究范圍,提高違法成本。
拖欠工程款將問責當地政府,剝奪相關單位新項目開工權。2月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會議要求:
1.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督查,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嚴肅查處欠薪違法行為包括欠薪陳案,堅決打擊惡意欠薪違法犯罪。尤其要堅決解決涉及政府項目拖欠工程款導致欠薪問題。
2.落實欠薪發生地省級政府負總責、市(地)縣級政府具體負責的屬地責任和人社部門監管責任,對工作不到位的要問責。加快建立協調解決欠薪問題的地方政府橫向網絡。對因欠薪導致生活困難的農民工要加大救助力度。
3.各級人社部門要暢通網站、熱線等欠薪投訴舉報渠道,并通過媒體或在工地設告示牌等方式廣而告之,讓農民工投訴“有門”。
4.建立拖欠工資“黑名單”制度,對列入名單的企業采取限制市場準入等懲戒措施,情節嚴重的降低資質等級。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的單位不得批準新項目開工。
5.以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督促企業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工資,全面推行施工過程結算、工資專戶管理和銀行代發等制度,加快構建確保農民工拿到“辛苦錢”的長效機制。
“魯班獎”評審標準七處修訂,獲獎工程數量增加20%。2月9日,中建協官網發布通知,對“魯班獎”評選辦法進行了修訂。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獲獎工程數量、申報條件、申報工程規模、申報資料要求,具體表現在:
1.獲獎工程數量增加20%,最多可達240項。
2.對工程質量的要求更高。
3.鼓勵大型建設工程參與。
4.增加“構筑物工程”。
5.增加“古建筑群”。
6.工程影像資料。
7.對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規模,作大幅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