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立項﹑規劃﹑施工。在我國,投資建設活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新華社記者近期采訪獲悉,上海浦東新區將啟動建筑業專項改革,通過精簡優化審批環節,壓縮建設項目的核準時間。部分前沿性的改革措施如"建筑師負責制",將率先在自貿區內試點。建設活動的復雜手續,已成為影響投資項目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統計顯示,從開始拿地到允許建樓,所有手續走完大概需要超過100個圖章,且周期基本在1年左右。對此,上海浦東新區建交委主任李澤龍表示,此次建筑業專項改革,將遵循"政府-"和"市場+"兩個維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政府-"方面,浦東將理清建筑業管理中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進一步精簡投資項目行政審批及相關中介的服務事項。比如,取消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核準時的環評﹑能評前置條件。"以前環評﹑能評是項目核準的前提條件,周期大概2月—3月,只有通過后才可以立項。改革后不是說不做了,而是和項目核準同步辦理,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浦東新區建設工程設計文件審查事務中心主任華毅杰說。在精簡程序的同時,浦東還將把建設項目的前期審批進行整合,歸并為項目準入﹑規劃審批和開工審批三個主要環節。逐步實現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企業,只要向三個窗口各提交一次申請,取得批復后就能開工建設。在"市場+"方面,"建筑師負責制"是最大的亮點之一。
所謂建筑師負責制,是國際工程建設的通行做法。在不少發達國家,建筑師不僅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對建筑材料選取等技術問題的把握非常關鍵,建筑師的全程管理監督對工程質量和效果影響很大。但一直以來,內地的建筑師基本只參與工程前期工作,如整體構思和設計圖紙。政府則成為"技術把關人",承擔了大量本該市場承擔的職責。試點"建筑師負責制"后,政府不再為建筑活動的全過程背書。"現在政府對建筑活動的審批主要包括合法性審批和技術審查,今后將逐漸把技術審查交給專業人士。"浦東新區規土局建設和監督管理處處長趙焜熒說,通過建筑師負責制,一個項目可以節省3個月—6個月時間。據了解,"建筑師負責制"將率先在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片區內試點,并且以企業自愿的方式進行。今后建筑質量出現問題,建筑師將承擔相應責任,包括吊銷執照等懲罰措施。同時,政府會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包括不定期的抽查,以及嚴把最后竣工關等,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來自新浪新聞新聞解讀這則新聞單獨看,只是一個行業信息,但如果聯系“政府簡政放權”,人們就可以清晰看出“政府做減法,市場做加法”的路徑。政府部門管的少了,批的少了,工程項目的質量需要配套措施保駕護航,而建筑師負責制就是其中一個。在一些發達國家,建筑師不僅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對建筑材料選取等技術問題的把握非常關鍵,建筑師的全程管理監督對工程質量和效果影響很大。一直以來,內地的建筑師基本只參與工程前期工作,例如,整體構思和設計圖紙。政府則成為“技術把關人”,承擔了大量本該市場承擔的職責,這顯然不符合當前的政府改革方向,對建筑質量的把控需要更多的“市場力量”。
探索建筑師負責制正是建筑行業實現“小政府、大社會”路徑中的一個環節。浦東對建筑行業完善市場服務體系上的探索還包括建立建筑領域認可人士制度、建設工程領域風險管理、倡導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引入建設項目全過程咨詢服務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深化改革需要管理者的創新意識,也需要“放下”的勇氣。浦東這次建筑行業監管改革,讓市場挑起簡化審批后的社會監督責任大梁,值得城市管理者們思考和舉一反三:如何利用市場手段,提高監督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吸收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在轉變政府職能和引導市場發展上,我們還能做出哪些探索?也許心態和路徑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