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勢一周大事記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近日在第十九屆中韓稅收政策交流會上表示,積極穩妥推進增值稅改革,研究擬定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方案。
史耀斌指出,在稅收政策方面,政府通過進一步深化稅收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稅收立法,不斷落實和完善稅收政策,充分發揮稅收宏觀調控功能,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包括深化改革,推進建設有利于科學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增值稅改革,研究擬定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方案。
據國稅總局統計,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涉及營業稅稅額約1.6萬億元,占營業稅稅收總額約67%。之所以尚未改革,財政部稅政司曾表示,這四大行業戶數眾多、業務形態豐富、利益調整復雜,特別是其中房地產業、金融業的增值稅制度設計更是國際難題。
據央視新聞報道 今天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三五”將是本次會議的一大看點。回顧上幾屆五中全會,制定五年規劃都是主要議題,本屆五中全會略為不同的是,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是目標已經確定,就看路線圖如何繪制。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GDP增速的目標有望降低,而環境以及生態文明的目標將會得到更多重視。
“十三五”規劃涵蓋2016-2020年時間段。在這五年中,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將要取得決定性成果,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最后的沖刺。
會議認為,在這次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方面和黨的十八大代表對建議稿提出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揚了黨內民主。要全面梳理、逐條研究、盡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勾畫藍圖,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吸引了世界的關注與期待。回首過去五年,對“大、穩、融、新、強”五個關鍵字的剖析和解讀,或許可以歸納出中國經濟給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記,反映出全球感受到的中國經濟蒸騰熱度。展望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在更堅實的基礎上與世界互動。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0.4萬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步入十萬億美元量級的經濟體。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達到13.3%,比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的專題文章中說:“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是一個如此龐大的市場,即便是網上訂餐和美甲這樣的市場規模也可能超過一個小國的整個汽車行業。”
從昨天開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五中全會”時間。在這四天里,中共最高領導機構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們將齊聚北京,共同籌劃中國的下一個五年規劃。
自1995年以來,歷屆五中全會都有較為固定的議程,即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下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官方智庫研究人士表示,這次五年計劃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目標,即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間節點清清楚楚,這是這次五中全會和過去最大的不同。屆時,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三季度GDP增速為6.9%,一時間,“破7”憂慮四起,更有境外研究機構預測中國“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會掉落至5%以下。
10月26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在前海召開改革創新成果發布會,公布自貿區掛牌半年來的改革創新成果。
據介紹,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半年來,除了積極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35項試點經驗之外,管委會還協調海關、國檢等相關部門推出了100多項擴大開放的創新舉措。近期,廣東省自貿辦梳理的《廣東自貿試驗區首批60條創新經驗》中,有23項措施直接來自于前海蛇口自貿片區。
截至目前,前海蛇口片區累計引進企業60530家,其中港資企業2315家。雖然這與之前定下的前海1/3為港企的目標相去甚遠,但港企增長速度依然迅猛。2013年末,前海港企的數量為246家。
央行再次打出“雙降”組合拳,自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1.6%,時隔22個月后,國內再次步入負利率時代。
經過本輪“雙降”、年內第五次降息之后,目前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為1.5%,而9月的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6%,,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金秋十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審議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會議重要議程,而經濟轉型升級將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要實現這一目標,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乃是題中應有之義。專家學者認為,在工業強國、制造強國等國策基礎上,金融強國、資本強國也應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發展、創新引擎打造、并購重組增效的支持作用。
李克強總理10月22日下午在會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時指出,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持續震蕩,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也一度出現異常波動。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及時采取穩定市場的措施,防范住了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這符合國際慣例,也是從中國國情出發。我們將持續推進改革,加強制度建設,積極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截至昨日,全國已有27個省份發布了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吉林省以6.3%的經濟增速暫時“墊底”。目前增速最高的為重慶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1%。
記者統計發現,已公布的省份中,GDP增速最高的為重慶,增長11.0%,其次為貴州,增長10.8%;天津,增長9.4%。其中,重慶和貴州是僅有的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增速最低的則為吉林省,增長6.3%。
今年10月初,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來重慶調研表示,這次調研意在梳理、總結重慶的經驗,同時認真研究重慶提出的意見建議,繼續支持重慶經濟社會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黨校講話中指出,當前要瞄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此,未來5年每年GDP增長應為6.53%。沒有這樣的速度,就難以實現小康目標。
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強應邀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指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此次報告被稱為李克強首次經濟公開課;2014年6月10日,李克強第二次公開課與兩院院士“話經濟”,以親身經歷談中國經濟向中高端躍升得靠創新。
李克強用“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來概括中國經濟形勢,并引用大量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在對比與參照中剖析中國經濟形勢。
正在舉行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在國企、財稅、金融、司法、民生、黨建等領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方案。其中,《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將進一步落地,國企領域將推進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國資委職責等方面改革;財稅領域將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和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金融領域將推進匯率、利率以及金融機構改革,建立健全市場信用體系及多層次金融體系,增強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生育政策調整受到廣泛期待;此外,五中全會還將關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農業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問題等多方面改革領域。
從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看,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跌破7%,工業、投資加速下滑,出口持續負增長,通縮壓力有所上升。但經濟探底加速的過程,也是結構調整加速的過程。
普華永道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為257宗,已超過2014年全年交易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度共有11宗交易金額大于10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4宗,但交易金額仍達到了452億美元,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2015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在海外并購中繼續領跑。民營企業海外并購交易數量是國有企業的近三倍,并已超過2014年全年水平。民營企業和財務投資者參與的海外并購交易單筆相對金額較小,但仍保持規模級水平。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29日閉幕,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全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全會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全會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
一場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已經到來。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十三五”規劃將帶領中國奔向全面小康社會,奔向共和國“第一個百年目標”。
昨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發展是第一要務,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做出了深入思考:“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記者昨日獲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關稅收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的4項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實施。
《通知》規定,從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有限合伙制創投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該創投企業的法人合伙人可按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居民企業轉讓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享受500萬元以內部分免征、超過500萬元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