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善中小城市和宜居鄉村的投資與生活環境?哪些城市的綠色人居發展模式值得推廣和借鑒?
10月11日,在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主辦,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人民政府和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下稱人居委)共同承辦的第八屆中國人居環境高峰論壇上,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國人居署領導,人居環境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眾多專注于城市投融資、城市運營、房地產開發的城市政府和企業代表300余人共聚大洼,圍繞會議主題“綠色人居:邁向生態文明的核心動力”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積極推動綠色模式創新,加強綠色資源對接,實現綠色合作共贏。
繼山東齊河、內蒙古烏審旗、江蘇江陰等城市成為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后,遼寧盤錦大洼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建設也正式啟動。
人居共建:中小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人居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涌彬認為,目前,我國一線城市的城鎮化基本完成,二線城市已經到了快速發展的中后期,三、四線城市的城鎮化潛力仍然巨大。但是較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流入較為緩慢,公共基礎設施欠賬更多,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只有以綠色人居為主線,不斷提升城市的軟實力,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發展空間,實現城市健康發展。
人居委近年來從中小城鎮入手,在全國多個城市中開展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試點活動,倡導“政府+企業+社團+居民”的人居共建模式,將政府城鄉規劃目標和居民想要的人居環境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為城鎮和鄉村的人居環境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評估體系和操作手段。
王涌彬認為,人居共建的創新模式,是以綠色人居為引擎,幫助城市政府對外搭建一個以綠色人居為核心的資源整合和成果推廣平臺,對內則可以獲得一套體系完善、分工明確、操作性強的綠色人居規劃體系和實施方案,腳踏實地地將人居環境優化目標落到各相關職能部門。
人居規劃:新型城鎮化的有效策略
王涌彬認為,人居規劃是人居共建的關鍵,也是綠色人居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
人居規劃圍繞人居環境這個核心,將環保、交通、綠色、城市管理等多個專業規劃緊密銜接,為城鄉人居環境發展編制一套和諧有序的多維度發展綱領,并落實到各相關職能部門。
人居規劃不屬于法定體系規劃,更易于操作和實施。人居規劃也不是簡單的規劃藍圖,而是城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基礎和實施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人居規劃強調堅持居民的主體地位,積極探索全民參與的人居環境建設模式,尤其注重新城鎮、新社區的社會組織結構完善和文化傳承,注重新居民的教育和培養,通過政府、企業與公眾的和諧互動,共同建設美好的人居環境,為地區的長遠發展積蓄能量。
據介紹,人居規劃創新體系得到了全國包括大洼在內的多個地區的積極響應和歡迎。山東齊河、內蒙古烏審旗、江蘇江陰等共建示范城市結合各自的資源和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人居環境共建實踐,為我國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美麗宜居鄉村:綠色人居的下一個藍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鄉村休閑和鄉村旅游的逐漸興起,成為拉動鄉村經濟的強力引擎。“綠色人居、旅游休閑、美麗鄉村、農業眾籌”成為本次論壇與會代表關注的熱點問題。
與會代表認為,當前,房地產業供求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輕資產的鄉村旅游地產,被一些房地產企業所看好,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圍繞城市周邊地區鄉村旅游休閑產業進行布局,并參與到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中。
專家指出,應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和小城鎮建設,尤其是注意引導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企業關注與農業休閑、鄉村旅游、養老養生有關的領域,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實現房地產企業的轉型發展,在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潮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綠色人居的含金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