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正席卷而來,改變著傳統行業的經營模式,而家裝行業傳統的線下經營模式也在互聯網大潮下悄然的發生著改變。
6月1日,剛獲得1.6億美元風投資金的國內建材、家居電商——齊家網宣布推出互聯網整體家裝平臺,入主國內家裝電商市場。值得注意的是,6月3日,天貓也宣布整合家裝供應鏈、聯合商家、服務商開展戰略合作,提供一站式家裝解決方案等。
隨后的6月6日,家裝市場再傳消息,在金蟑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舉辦戰略發布會上,家裝e站正式推出家裝O2O模式,并表示將通過打造完整的材料供應鏈體系、管理體系和施工安裝體系,推動家裝行業向標準、簡單、透明的一站式服務模式發展。
各大家裝產業和互聯網巨頭不約而同的扎堆進入家裝電商領域,顯然是有備而來。無論是大量的資金投入還是消息中的強強聯合,都讓家裝市場這個原本波瀾不驚的領域變得暗流涌動。
而對于近日各平臺和企業輪番登場的態勢,分析人士指出,各家企業接連入局家裝領域,是為了在下一階段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爭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家裝的互聯網模式,在家裝的各個環節都要比傳統產業模式更為便利和實惠,成本大大削減,裝修時間也變得很短,消費者負擔變輕,家裝產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資本跨界重塑家裝產業
據行業數據顯示,家裝產業市場在我國總容量超過萬億元,而網上家裝的滲透率還不足1%。與其他行業相比,我國家裝市場行業集中度低,尚未形成一家或幾家獨占的局面。這種群雄割據的局面,也加劇了家裝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2015年以來,萬科等上游房企入場,新浪、搜房網等企業也做起家裝業務。傳統企業也紛紛加碼觸網,搶占市場。例如東易日盛裝飾公司推出時尚品牌家裝電商速美集屋和金螳螂建筑裝飾公司,在去年4月成為家裝e站的控股股東。
此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互聯網巨頭的跨界入場。近一年多來,阿里巴巴、海爾、小米、國美紛紛進軍家裝電商。在互聯網巨頭紛紛介入家裝的大潮下,倒逼很多傳統家裝企業紛紛轉型,嘗試探索互聯網模式。
對于互聯網模式的介入,有行業觀察者認為,是對于家裝傳統行業的一次革新,也是對產業鏈的優化和整合。以往家裝行業的各種弊端將隨著互聯網模式的引入而被逐漸放大,小微家裝企業與繼續走傳統家裝老路的企業的生存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作為經歷過傳統家裝的消費者,只要涉及裝修,總有許許多多的煩心事接踵而至:裝修市場競爭無序、價格水分多,誤導消費者等情況時有發生。而且在裝修過程中,為防偷工減料等行為,還不得在一旁盯著裝修進度,苦不堪言。
某家裝電商平臺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目前傳統家裝行業的運營過程中最大問題就是整個消費過程環節多,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消費,層層加價,無形中增加了成本。而依托互聯網的電商平臺,省去了多余的環節,讓傳統家裝行業實現低成本運行成為可能。”
上述工作人員認為,家裝電商的模式與傳統家裝模式相比,走電商模式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更少的成本來完成一套房子的裝修任務。家裝是一類標準化程度低、專業性較強的服務,隨著85后和90后逐步成為家庭消費的主力,便捷、省心與個性化將成為家裝消費的首要需求。
“互聯網和電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家裝產業存在的移動問題,但家裝產業本身的一些特點(線下為主、高度分散化等特點)并不是互聯網和電商能夠很好解決的問題,因此消費者適應和接受家裝電商還需要一段時間。”易觀智庫電商分析師王小星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線上線下融合是制勝關鍵
正如王小星所說,雖然互聯網與家裝的深度融合打造的家裝電商平臺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和新興營銷途徑,但是考慮到家裝行業的特點,單純的線上營銷難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也就對線下過程的配合提出了要求。
而且,由于家裝產品是耐用消費品,且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消費者在對家裝產品的選擇過程中,不僅會考慮到產品的性價比,也更為關注產品設計、產品性能、環保安全等各個方面,這些數據是線上模式難以辦到的,需要線下服務提供補充。
相應的配套服務涉及售前體驗、測量、安裝等各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不能令消費者滿意,都可能導致最終交易的失敗。因此,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與有效融合,才是家裝電商決勝的關鍵。
王小星指出,家裝電商最需要解決的是線下服務的問題,家裝行業牽扯到物流、配送、安裝等一系列線下服務體系,且相比傳統電商要求和難度更大,如何在線下布局,整合資源,是家裝電商發展的核心。
最重要的是,互聯網只是一種轉變傳統方式的營銷工具,從根本上說,一旦電商實現覆蓋,市場競爭的最終結果還是要看產品的質量、價格和用戶體驗的滿意程度。
最近已經有業內人士提出,未來互聯網家裝將向整體家裝、一站式服務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透明、標準、省心、有保障的服務。消費者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體驗館這個模式,進行實體家居體驗,對產品的風格、材質、質量和使用感進行評估,再下單購買。這樣就擺脫了傳統的家居廠商提供產品,經銷商代理產品,通過家居賣場面向市場,向消費者售賣的一般性售賣模式,減少了流通環節的代理商、賣場等渠道費用。企業也可把運營成本降低帶來的實惠送到消費者手中。
但同時也有觀點指出,O2O對于家裝來說,還是一個新鮮的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談盈利還為時尚早。線上運營和線下整合的能力才是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
對此,王小星坦言:“電商及O2O化是大勢所趨,家裝電商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各種資源的整合及服務的落地時這個行業目前最主要遇到的問題,未來的企業可能會分為兩大類型企業——平臺型和自營型,平臺以信息服務和資源整合為主,自營則依托自有的商品資源或者服務體系,打造線上的服務網絡,兩者未來都有不錯的發展空間,關鍵還要看企業自身的情況定。”
競爭態度是行業秩序保障
盡管家裝電商在未來應有不錯的發展空間,但是互聯網的介入和大量資金的融入也可能為家裝產業的無序競爭埋下隱患。
電商的無序競爭或者惡性競爭由來已久,每年的“雙十一”等大型促銷節日,都為行業巨頭帶來的巨大的利潤,同時也引發一系列問題,這背后暴漏了無序競爭的弊端。
在互聯網跨界進入家裝領域之初,就有行業內人士呼吁加強電商平臺監管,維護行業秩序。
有分析人士指出,家裝電商平臺以及O2O的這種經營模式,一旦大量介入,就會導致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極易導致競爭無序、虧損經營等現象。沒有游戲規則的競爭是最可怕的,家裝與互聯網的融合作為新興的事物,起初的運行期尤為重要,一旦各家電商打起價格戰,家裝產業也會受到沖擊,最終受到損失的就是商家和消費者。
由于家裝產業的特殊性,線上線下以電商平臺或實體店為紐帶整合成一個銷售鏈條,一旦無序競爭引發惡意的收購,中間的環節斷了一環,都會使得整個銷售鏈無法運行,引發銷售癱瘓。
此外,目前家裝與互聯網結合的市場前景廣闊且電商滲透程度低,引發了眾多企業的介入,家裝電商產業市場對于很多互聯網企業和電商平臺來說是一片“藍海”,但是藍海也有“波浪”,過度的宣傳和競爭不僅浪費行業資源,過多的同樣產業更會引發產業內耗,不利于長期健康發展。
而且,很多傳統家裝品牌涉足電商和O2O領域,信任和招牌就成了唯一的無形資本,線上線下的模式一旦因為無序競爭而引發信用危機,導致消費者不信任,無異于自毀招牌。
更重要的是,對于消費者和市場來說,產品的多樣化都是至關重要的,無序競爭所導致的結果則是一家或少數幾家的壟斷,這對于整個市場的發展都是不利的。